篆车创始自稚轮,筦簟从初但蒲稿。
诗到晚唐非不佳,少似国风能理到。
嗟予耄矣弃颖泓,卧病终年长却扫。
客无脱屦一榻悬,人不到门群雀噪。
敢意支郎念岑寂,时将妙语起衰老。
若人搜句乃馀事,虽不雕镌自精好。
况于佛祖可呵骂,岂无魔外宜攻讨。
早办山居一把茅,为我长歌歌证道。

【注释】

稚轮:小车。

管簟(diàn):竹制的小桌、小几,泛指轻便的坐具。从初但蒲稿:当初只用蒲草编成的东西。

国风:指《诗经》中的《国风》,即十五国风。理到:指诗歌有条理。

颖泓(hén hóng):山涧清流之水,比喻聪明才智。

脱屦:把鞋子脱了。一榻悬:指床铺空着。

支郎:这里用“支”字谐音,暗指苏轼的字“子瞻”,也指作者自己。岑寂:寂寞冷清的样子。

妙语:美妙的语言。起衰老:使衰老的人振奋精神。

余事:多余的事情或闲暇时做。精好:精致优美。

佛祖:佛教。呵骂:责骂。

魔外:指佛法之外,佛教以外的事物或现象。攻讨:攻击讨伐。

长歌歌证道:大声吟唱以证明其道。

【赏析】

苏轼这首《和答李公择元日见寄二首》是一首七古。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4)正月,此时苏轼任徐州知州,李公择为泗州通判,相约同游南山。李公择曾写过一首绝句寄赠苏轼:“篆车创始自稚轮,筦簟从初但蒲稿。”苏轼读罢大受启发,便写下这首诗,予以酬答。

第一句说,我写的文章,就像小车,最初是幼稚的。第二句说,我的写作风格,就像小桌,起初只是简陋的。第三句说,我写的诗虽然到了晚唐时代,但并不差。第四句说,我的写作技巧,虽然不如《诗经》那样成熟,但也能做到有条理。第五句说,我年老体衰,已经没有精力去参加科举考试了。第六句说,我已经卧床很久了。第七句说,客人来时,我总是不脱鞋,坐在一张空床上等待他。第八句说,没有人来拜访,我只好让院子里的鸟叫个不停。第九句说,我没有想到支郎会如此地关心我的寂寞冷清,于是他时常给我一些美妙的话让我振奋精神。第十句说,我既然不能像佛祖一样呵斥那些魔鬼外的事物,那我就只好用一些美妙的语言来攻击讨伐它们了。

此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回信,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悠远而含蓄深沉,充分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才华与风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