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云平,都不辨、近山远水。尽徘徊、尚留波面,未归湾尾。浪猛深深鸥抱稳,波寒缩缩鱼沉底。恐狂风、颠雨岸多摧,舟难舣。
船篷重,拖不起。蓑衣湿,森如洗。想杖头未足,杯中无计。渔网吹翻无把捉,钓竿冻断成抛弃。到高歌、风静月明时,谁如你。
诗句注释与赏析:
- 莽莽云平,都不辨、近山远水。
- “莽莽”形容云层广阔无边,如同茫茫的原野。
- “云平”指的是云层低垂,几乎与地面平齐。
- “都不辨”意味着看不清远处的山和水。
- “近山远水”描绘了周围环境,近处可能有山或水,但都显得模糊不清。
- 译文:在广阔的云海中,视线被阻挡,近处的山和水也变得模糊。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写天气和视野的限制,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尽徘徊、尚留波面,未归湾尾。
- “尽徘徊”表明尽管努力前行,却似乎总是在原地打转,无法前进。
- “尚留波面”暗示着水面还留下一些波动的痕迹,可能是指船在水面上留下了痕迹。
- “未归湾尾”表示船只没有到达海湾的尽头。
- 译文:尽管尝试着前进,但似乎总是在原地打转,未能到达海湾的尽头。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茫茫云海中迷失方向的无奈与困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渴望。
- 浪猛深深鸥抱稳,波寒缩缩鱼沉底。
- “浪猛深”描述了波浪汹涌澎湃的场景。
- “鸥抱稳”形容海浪虽然凶猛,却让海鸥稳稳地抓住岸边。
- “波寒缩缩鱼沉底”则描绘了寒冷的海浪让鱼儿不得不沉到水底。
- 译文:波浪汹涌,但海鸥紧紧抓住岸边;冰冷的波浪使鱼儿不得不沉入水底。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生物对自然的适应。
- 恐狂风、颠雨岸多摧,舟难舣。
- “恐狂风”表达了诗人对于狂风来袭的恐惧。
- “颠雨岸多摧”描绘了狂风和雨水肆虐的景象,使得岸边受损严重。
- “舟难舣”意味着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船只难以停靠。
- 译文:担心狂风和暴雨会把岸边冲毁,船只因此难以停泊。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畏惧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艰难。
- 船篷重,拖不起。蓑衣湿,森如洗。
- “船篷重”形容船篷沉重,难以提起。
- “蓑衣湿,森如洗”描述了渔人在船上劳作时,蓑衣被雨水淋湿,看起来就像刚被清洗过一样。
- 译文:船篷重得提不起来,蓑衣湿透,像是刚刚被洗涤过。
- 赏析: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渔人面对恶劣天气时的艰难处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想杖头未足,杯中无计。渔网吹翻无把捉,钓竿冻断成抛弃。
- “想杖头未足”表达了渔人手中没有足够的干粮或工具。
- “杯中无计”意味着杯中的水已经喝光,没有办法再继续捕鱼。
- “渔网吹翻无把捉”描述了渔网因风力过大而被吹翻,失去了捕捞的机会。
- “钓竿冻断成抛弃”则是因为天气寒冷,导致钓竿断裂,不得不将其抛弃。
- 译文:手中缺乏足够的食物和工具,杯中的水已经喝完,渔网也被强风吹翻,钓竿因寒冷而断裂。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渔人们在恶劣天气下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无奈。
- 到高歌、风静月明时,谁如你?
- “高歌”可能是渔人暂时忘记困境,唱起歌来表达自己的快乐。
- “风静月明时”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景象。
- “谁如你”表达了对渔人在逆境中依然乐观并享受生活品质的赞美。
- 译文:当风静月明的时候,我高声歌唱,你在哪里?
- 赏析:这句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对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精神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