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不得锁二乔,春江亦梦携西子。
此楼缥缈相风流,此恨缠绵在云水。
洞庭叶下愁湘君,不独阳台云雨神。
精神感通若相遇,梦境幻境皆成真。
黄州刺史清如镜,水光山色心同莹。
牧之出守到元之,谁解把诗闻万乘。
图成携得千里行,孤帆趁落斜阳城。
江头莫指挽邓处,离合古今同一情。
【注释】
黄州:今属湖北黄冈,在长江北岸。栖霞楼:在黄冈县西南,是苏东坡的旧居。曾竑,字子开、子升,号青莲居士,福建长乐人,南宋文学家。父罢郡,画为图求诗:他任地方长官,因政治腐败被免职,曾绘成一幅图画请苏轼题诗。铜雀二乔:指曹操的两位爱妾甄氏、宓妃。二乔,即大乔和小乔。春江:泛指长江。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传说她住在浙江诸暨的苎萝山,因此又称“西子”。缥缈:轻细飘逸的样子。风流:潇洒俊逸。云水:指山水云烟。洞庭:指洞庭湖,在湖南北部。湘君:即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不独阳台:意指《神女赋》所描绘的巫山神女与宋玉的爱情,而不只是阳台上的云雨之欢。精神感通若相遇:意谓彼此的精神相感应通。相遇,意谓精神相通。幻境:指梦境中的幻境。黄州刺史:黄州知州曾公亮(1036年-1099年),字世则,江西南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神女赋》中描述的巫山神女与宋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并非发生在阳台上,而是发生在巫山之中,所以这里所说的“不独阳台”指的是《神女赋》。清如镜:意谓清明纯洁像明镜。元之:指元丰年间。把诗闻万乘:意谓把诗歌传播给万乘之主,即天子(皇帝)。万乘之国,指大国。
【译文】
铜雀台不能锁住曹氏二美,春江之上也常梦见西施携着美人游春。
此楼高入云端随风飘扬,此情此恨萦绕于云雾水波之间。
洞庭湖边叶落愁煞湘君,那不仅仅是阳台上的云雨之欢。
两情若是久长又怎能分离,梦境中虚幻的境界都是真实的存在。
黄州太守清廉如明镜,他的心地光明清澈如同水光山色般纯净。
唐代牧之出守到元之,谁能懂得把诗歌传颂给当今天子?
图成后携得千里行,孤帆趁着落日斜晖远去。
江头莫指邓处:离合古今都是一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对黄州赤壁的怀念之作。全诗通过写赤壁和赤壁矶,表达作者对黄州知州曾公亮的敬仰之情。首二句化用曹操、周瑜故事,赞曾公亮为人清廉,志存高远;第三、四句化《神女赋》中巫山神女与宋玉的故事,赞曾公亮胸襟开阔,气度恢弘;五、六句化《神女赋》中巫山神女与宋玉相爱的典故,赞曾公亮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得民心;七、八句借《神女赋》,赞曾公亮政绩卓著,名声显赫;九、十句化《神女赋》中巫山神女与宋玉相恋的故事,赞曾公亮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受人民爱戴;十一、十二句化《神女赋》中巫山神女与宋玉相爱的典故,赞曾公亮政绩卓著,名声显赫;十三、十四句借《神女赋》,赞曾公亮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受人民爱戴。最后两句写自己对黄州知州曾公亮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