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
已是梦中事,那知身后名。
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
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
乘化入无穷,留恨何千龄。
令我过佳节,浊酒惟频倾。
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
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
洗涤流落叹,支公句新成。
【注释】:
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已是梦中事,那知身后名。
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
乘化入无穷,留恨何千龄。
令我过佳节,浊酒惟频倾。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
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洗涤流落叹,支公句新成。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诗人追和陶渊明的九日闲居诗作。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中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句,此诗便是作者追和之作。
首联:“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
白发是人生衰老的标志,也是人们所无法摆脱的命运。面对镜中的自己,不禁感慨万千。
颔联:“已是梦中事,那知身后名。”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之情。他早已看破红尘,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颈联:“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
黄花节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统节日,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丰收的喜悦。这句诗表明了陶渊明对这一节日的喜爱和重视。
尾联:“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眼光和评价。他认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荣耀和名声,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全诗以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为蓝本,通过追和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薄之情和内心的宁静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化。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和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