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以佛魔,学儒为儒缚。
胡不朝隐几,㗳焉似南郭。
是非风过耳,名利束高阁。
回视平生心,无乃亦大错。
便当息万缘,摆去如斧削。
神游八极表,笑傲有馀乐。
山水得胜处,一揽襟量廓。
杖锡群峰颠,宫殿浮碧落。
下瞰徐符岩,居然在山脚。
众水会一涧,颓波泻珠箔。
奔放出中涂,隐潭钟万壑。
轰如破蛰雷,急似晴空雹。
或复地中行,鸢飞鱼自跃。
跻攀至飞电,乳窦知谁凿。
向来因风絮,句法诚软弱。
六花倾万仓,千古无锁钥。
蒙润遍寰海,何止洒林薄。
凭栏眼欲眩,顿洗眵昏浊。
翻身上妙高,愈觉吟魂矍。
凿齿对弥天,相视两无怍。
祇恐星轺登,蕙帐闻怨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名为《次韵潘德鄜山行》。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次韵潘德鄜山行
学佛以佛魔,学儒为儒缚。
学佛之人常被佛法所困(“佛魔”指佛法的束缚)。
学儒之人则受到儒家礼法的束缚(“儒缚”指儒家的规矩束缚)。
胡不朝隐几,㗳焉似南郭?
为什么不朝隐于山林之中,超脱尘世的纷扰呢(“朝隐几”即隐居)?
㗳焉似南郭:就像南郭先生一样逃避世俗。
是非风过耳,名利束高阁。
是非得失如风过耳,名利之累已远离我心。
回视平生心,无乃亦大错。
回顾一生的心路历程,恐怕也有许多过错。
便当息万缘,摆去如斧削。
应该放下一切杂念,如同用斧头削木一般。
神游八极表,笑傲有馀乐。
神游至天涯海角,自在逍遥快乐无比。
山水得胜处,一揽襟量廓。
站在高山之巅,放眼四顾胸怀开阔。
杖锡群峰颠,宫殿浮碧落。
手持锡杖登上山峰之巅,只见宫殿浮于碧空之上。
下瞰徐符岩,居然在山脚。
俯瞰下方的徐符岩,竟然在山脚下。
众水会一涧,颓波泻珠箔。
众多河流汇入一条小溪,水流湍急好似珍珠帘幔。
奔放出中涂,隐潭钟万壑。
奔流不息地涌向中流,隐藏在深潭中的瀑布发出阵阵钟声。
轰如破蛰雷,急似晴空雹。
犹如破土而出的春雷般迅猛,又似晴天霹雳般猛烈。
或复地中行,鸢飞鱼自跃。
有时在空中飞翔,有时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跻攀至飞电,乳窦知谁凿。
攀登至极高的峰顶,只有天宫的乳窦才知晓是谁雕刻而成。
向来因风絮,句法诚软弱。
因为曾经随风飘扬的柳絮,所以句子表达不够有力。
六花倾万仓,千古无锁钥。
六种颜色的花朵倾倒了无数仓库,这种美丽永恒不朽,无人能锁住其精髓。
蒙润遍寰海,何止洒林薄?
它的芬芳之气弥漫整个宇宙,远不止局限于林木之间。
凭栏眼欲眩,顿洗眵昏浊。
手扶着栏杆眼睛都快花了,顿时感到疲劳与困顿。
翻身上妙高,愈觉吟魂矍。
翻身上到山顶,更加感到诗人的魂魄振奋。
凿齿对弥天,相视两无怍。
对着满天星辰微笑,彼此间没有愧疚之感。
祇恐星轺登,蕙帐闻怨鹤。
唯恐乘坐星舟登天而去,而那幽怨的鹤声却传来耳边。
这首次韵诗通过描绘山行途中的景色、人物以及内心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同时,诗人在诗句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