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澄江面面山,使君来与吏民闲。
可堪归骑临晴陌,散尽游人夕照间。

【注释】

连山涌泉观:在陕西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文与可:苏轼的朋友文同,字与可。他曾任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太守,是苏东坡的好友。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元祐六年(1091)冬或七年春。时作者任湖州太守。苏轼到杭州任通判期间,因不满当时政治黑暗,常作归隐之想。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游赏涌泉观时有感而发的。

首句写涌泉观周围的景色,以“缭绕澄江”概括地写出了涌泉观周围山峦重叠、江水回环的美丽景色;“面面山”,即四周环山;“使君”是古时对州郡长官和州牧的称呼,这里指苏轼自己。这一句既点出了涌泉观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诗人游山玩水的兴致,为下文作铺垫。接着两句写涌泉观的幽静之美。“使君来与吏民闲”,“使君”即州牧,这里是苏轼自谦之称,表明苏轼是以普通游客身份游览的。“吏”即管理官府事务的官吏。“闲”是闲暇无事的意思。这两句说:“州牧来到涌泉观,与百姓一同欣赏美景。”可见涌泉观的幽静美给百姓带来了欢乐。

最后两句写傍晚时分的景致,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归骑临晴陌,散尽游人夕照间”意谓:夕阳西下,归家的马儿正踏着晴朗的道路。游人们也纷纷离去,只留下了一片空寂的景色,直至黄昏时分,才渐渐地散尽了。这两句中,诗人把“归骑”拟人化了,它仿佛懂得欣赏美景,所以才会“临晴陌”;而“散尽游人”中的“游人”,显然也是指归家的人。“夕照间”指黄昏时分,也就是傍晚时分。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前两句写景,描绘出涌泉观一带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美好景色,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后两句抒情,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游赏后的愉悦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