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麾俗驾挽今回,珍重山翁小径开。
去觅云峰攀碧落,下看沙劫坏飞埃。
掬寒露井销尘想,撷翠筠篮富药材。
仿佛三生曾到此,楼钟重听一徘徊。

【注释】

和人游仙峰庵三首 其二:和。应是作者自题。仙峰庵,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西溪南镇境内。

麾:指挥。

珍重:珍惜。

小径开:山径被开辟开来。

碧落:碧天,天空。

沙劫:指战乱。劫,灾难。

尘想:尘土飞扬。尘,尘埃。想,思念。

翠筠篮:用青竹编织的篮子。翠筠,青竹。篮,盛物之器。

三生曾到此:佛家语,前世、今生、来世都曾经到过这里。

楼钟:指寺庙里的钟声。

徘徊:来回走动,形容心神不定。

【译文】

谁指挥世俗的人驱车返回了,珍惜山翁开辟的小径。

去攀登云峰攀上碧天,俯瞰沙劫破坏的飞灰。

掬取寒露井中的灰尘以消除思绪,采摘翠竹编制的篮子以采集药材。

仿佛是三生三世前就曾到这里,再次听到楼钟的声音时徘徊不定。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诗人与友人同游黄山仙峰庵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游仙峰庵的经过;后四句写游赏所见所感。全诗写得空灵超脱,意境清远。

“谁麾俗驾挽今回”,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意。“麾”字有指挥之意,也有挥斥的意思,此处当是指仙人的指挥。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仙人比作指挥者,使仙峰庵这一人间胜地,变得神秘而诱人。“珍重山翁开小径”,第二句是说,山中小路已被仙人开辟开来。“山翁”指隐士或高僧,此处借指仙人。诗人在此感叹自己的幸运,能来到这样的仙境,并表达自己对仙境的喜爱之情。

“去觅云峰攀碧落”,第三句是说自己打算攀登云雾缭绕的山峰,去观赏那碧蓝如洗的天空。这里的“碧落”指的是天空,“云峰”则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了神仙般的逍遥自在。

“下看沙劫坏飞埃”,“沙劫”指的是战乱,“坏飞埃”则是形容战乱带来的破坏。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战乱带来的破坏与眼前的美景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依然能够看到美好景色的感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掬寒露井销尘想”,“掬”字在这里有捧的意思,“寒露井”则是指井水冰凉清澈,常常用来代表清净之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想要捧起这清凉的井水消解心中的尘念的愿望。这里的“尘想”既指心中的种种烦恼与杂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通过捧起寒露井的水来消解心中的尘念,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撷翠筠篮富药材”,“撷”字在这里有拾取的意思,“翠筠篮”则是指用青竹编成的篮子,常用来装载草药等物品。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在山林间采摘药材的场景。通过采摘药材的动作,诗人表现出自己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感悟。这里的药材不仅是治病救人的物质,也是诗人心中的一种寄托与象征。

“仿佛三生曾到此,楼钟重听一徘徊”,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回忆中回忆起自己曾在这个地方驻足徘徊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经历的回忆与怀念。这里的“三生”是指前世、今生、来世,而“楼钟重听一徘徊”则暗示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留恋。诗人在回顾过去的旅程时,不禁沉浸在对美好记忆的回忆之中,久久不能忘怀。这种怀旧的情感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色彩,也使得整首诗更具有诗意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