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左逢幽寺,巍然气象新。
泉声长绕舍,山色欲侵人。
疏牖时穿竹,虚堂不染尘。
老僧仍好事,不厌客来频。
【注释】
游荆山寺:游人到了荆山寺。荆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荆山寺,即荆山寺。
道左(zuǒ):指寺院的东边,因为路是从东往西走的。
幽寺:幽静的寺庙。
巍然气象新:形容山寺雄伟壮观,气象不凡。巍然,高耸的样子;气象,景象。
长绕舍:泉水声不断回荡于院内。
山色欲侵人:山色将要侵入人的衣襟。欲,将要。
疏牖:指窗棂稀疏。牖,窗户。
虚堂:空无一物的禅房。
老僧仍好事:老和尚还是好客。事,指接待客人。
不厌客来频(pín):老和尚不嫌客人来访次数多。厌,嫌弃,厌烦。
【赏析】
《游荆山寺》,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游寺途中所见之景,二联写游寺所见之景,尾联写游寺所见之寺。三、四句对偶,语意平实而韵味悠长,为全诗增辉。
“游荆山寺”,“游”字是这首诗的主题。作者从“道左逢幽寺”,便已定下题旨。这一句中,有两层意思:一是“逢”,二是“幽”。所谓“逢”,就是遇到的意思。说“道左逢幽寺”,就是说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幽静的寺庙。所谓“幽”,就是幽静的意思,是说这个寺庙十分宁静,没有喧嚣的气氛。“道左”二字,是说在这条路的左边,也就是在寺庙的东边。“道”是路的意思,“左”是方位词,“逢”是遇到的意思,“幽”是静的意思。所以“道左逢幽寺”,是说在路上碰到了这样一个幽静的寺庙。
“巍然气象新。”这句的意思是说,这个寺庙非常雄伟,气势很足,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这里,作者把“新”放在前面,突出强调了寺庙的雄伟气势给人的新鲜感。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和补充说明。
“泉声长绕舍”、“山色欲侵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寺庙周围有泉水潺潺,泉水不断地流过庭院,好像在环绕着寺庙似的;山上的树木绿油油的,颜色深浓,仿佛要将人的衣服都要遮住一样。“绕”“欲”“侵”,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泉水不断地流过寺院,山林的颜色深浓,要侵入人的衣襟里。“长”“欲”“侵”“舍”“人”,都是名词,分别表示泉水、山林、人的衣襟、寺院、人的身体。
“疏牖时穿竹”,意思是说,寺庙里的窗户很少,只有几扇,而且都是稀疏地开着。“穿”,是动词,表示穿透的意思。“竹”,是名词,表示竹子。“疏”“时”“穿”“竹”,都是动词,分别表示窗户稀疏地打开、竹林穿过窗户、穿透竹林、竹林穿过窗户。
“虚堂不染尘。”意思是说,这个寺庙的禅房空无一物,没有一点尘埃。“虚”,是形容词,表示空阔、清静的意思。“堂”,是名词,表示殿堂、房屋。“不”“染”“尘”,都是动词,分别表示不沾上尘土、染上尘土、尘土沾到身上。
“老僧仍好事,不厌客来频。”意思是说,这个寺庙的老和尚仍然好客,不怕客人来得太多。“犹”,也是形容词,表示依然、仍旧的意思。“好”,是形容词,表示喜欢、喜好的意思。“仍”,是副词,表示仍然、依旧的意思。“好事”,就是好客的意思。“不厌”,就是不怕、不嫌的意思。“客来频”,就是客人来访的次数多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这个寺庙的老和尚依然喜欢招待客人,不怕客人来访得太多。
【点评】
这首诗写的是刘禹锡游览荆山寺时的所感所想。他游历荆山寺后,觉得这座寺庙非常漂亮,于是写下这首七绝来赞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