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危亭,风惨淡、斜阳满目。
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
芳草连云迷远树,断霞散绮飞孤鹜。
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
嗟远宦、甘微粟。
惊世事,伤浮俗。
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
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惨淡、斜阳满目。
  • 注释:形容天气阴沉,阳光昏暗,景色令人感到悲凉和孤独。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登高望远时所感受到的凄凉景象。夕阳西下,天空阴沉,给人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感觉。这种景象通常用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世事或自然的深深感慨。
  1. 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
  • 注释:眺望远方,湘江如长河般蜿蜒,楚山如同密集的树林。
  •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湘江和楚山的景象。湘江宽广而曲折,楚山则密集且层次分明。这种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广阔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1. 芳草连云迷远树,断霞散绮飞孤鹜。
  • 注释:茂盛的草地连成一片,遮住了远处的树木;夕阳的余晖洒下,形成五彩斑斓的晚霞,一只孤鹜在空中飞翔。
  •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的自然美景和生动的景象。通过比喻(芳草如云,晚霞如锦绣),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美感。孤鹜的形象,更是增添了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氛围。这样的景致,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可能反映了他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1. 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
  • 注释:感叹历史上的骚人和赋客们曾经抒发过如此多的忧愁,而现在自己的忧愁却像捆绑一样难以摆脱。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骚客的感慨,他们曾通过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忧愁和哀怨。但相比之下,自己现在的心情却显得更加沉重和无法解脱。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个人遭遇的无奈。
  1. 嗟远宦、甘微粟。
  • 注释:表示自己远离家乡,生活清苦,忍受着微小的俸禄和地位。
  • 赏析:这句子揭示了作者的辛酸境遇。远离故乡,意味着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和舒适;而“甘微粟”则表明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薪水也足以支持生计。这反映了作者对物质条件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惊世事、伤浮俗。
  • 注释:震惊于世间的繁华和虚伪,心中充满忧伤。
  • 赏析:这两句强调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失望和痛心。社会的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着虚伪和欺骗。而“浮俗”更是一种对名利看轻的态度,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1. 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
  • 注释:暂且放纵自己一次饮酒畅谈,不把名誉和利益放在心上。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在他看来,功名利禄并非人生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这种思想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
  • 注释:你难道没有看到陶渊明离开官场后,常常独自坐在东篱下品赏菊花的情景吗?
  • 赏析:这两句诗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以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而闻名。通过与陶渊明的比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士生活的赞赏。
  1.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
  • 注释:仰望高尚的道德风范,默默地为那些高尚的人献上祭品;人们的心灵就像玉石一样纯洁无瑕。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道德典范的敬仰和对人们品德的肯定。通过祭品的比喻,强化了道德高尚之人的价值,同时也赞美了人们的纯净无暇。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