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倚岩郭,昔游几何年。
兹辰惬幽赏,杖屦从儒先。
稍穿苍藓径,旋入青萝烟。
山色若倒屣,松风自鸣弦。
目力眩奇观,步屧信所便。
俄登旃檀林,金碧耀脩缘。
道旁老木拱,诗翁久飞仙。
蝉蜕万物表,蝶梦三生前。
至今二百载,相望箕斗悬。
缅怀文忠公,丰碑泯遗镌。
乐善如缁衣,后世两称贤。
山僧矜好事,华表新题璇。
向来委榛棘,时情任渠迁。
先生笑抚掌,此事从古然。
相逢一樽酒,劝君小流连。
江梅欲浮动,春光向妖妍。
同游二三子,舂容有佳篇。
归欤不知夜,霜雪净寒天。
诗句:
- 萧寺倚岩郭,昔游几何年。
- 兹辰惬幽赏,杖屦从儒先。
- 稍穿苍藓径,旋入青萝烟。
- 山色若倒屣,松风自鸣弦。
- 目力眩奇观,步屧信所便。
- 俄登旃檀林,金碧耀修缘。
- 道旁老木拱,诗翁久飞仙。
- 蝉蜕万物表,蝶梦三生前。
- 至今二百载,相望箕斗悬。
- 缅怀文忠公,丰碑泯遗镌。
- 乐善如缁衣,后世两称贤。
- 山僧矜好事,华表新题璇。
- 向来委榛棘,时情任渠迁。
- 先生笑抚掌,此事从古然。
- 相逢一樽酒,劝君小流连。
- 江梅欲浮动,春光向妖妍。
- 同游二三子,舂容有佳篇。
- 归欤不知夜,霜雪净寒天。
译文:
我在萧寺的旁边依着岩石建造的城墙,回忆过去的游历,已经过去多少年了。今天正好是游览的好日子,拿着拐杖穿着鞋子跟在儒家的先辈后面。稍微穿过了苍绿苔藓的小道,又转进了青翠的萝丝烟中。山色如同被踢掉的鞋子一般,松风吹动着发出声音。因为眼睛看不清楚奇异的景色,只好用脚步来感受。不久就登上了旃檀树林,那里金碧辉煌,光彩照人。路旁的老树像要拱起一样,仿佛是那位诗翁已经飞升到了天上。蝉脱壳而化去了所有的外物,蝴蝶梦醒前生三世。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时间,他们仰望星空,星斗依然高悬。我怀念着为国捐躯的文忠公,他留下的丰功伟绩已经被遗忘得无法寻找。乐于做好事的人,就像黑色的僧衣一样,后代都称赞他们是善良的人。山里的僧人因为好事情而感到自豪,他在华表上新题写璇玑。以前这里长满了杂草荆棘,现在的情况任由它们自然生长。先生笑着拍着手说这件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相逢在一起喝着一杯酒,劝你多喝一点,不要流连忘返。江边的梅花就要飘落了,春天的光景更加妩媚。我和大家一起游玩,心情愉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诗文。不知道夜晚何时到来,但看到霜雪把大地清洗得干干净净,天空显得格外清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在柏山寺游览后,在行轩小憩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首联“萧寺倚岩郭,昔游几何年”,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卷。萧寺傍依着岩石环绕的城郭,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游历,感慨时光荏苒,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颔联“兹辰惬幽赏,杖屦从儒先”,则转入对当下情景的描述。诗人选择在这样的时刻进行幽静的游览,手持拐杖穿着鞋子跟在儒家的先辈后面,表现出一种从容和淡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与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密切相关。
颈联“稍穿苍藓径,旋入青萝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诗人小心翼翼地穿过苍翠的苔藓小径,又走进了青翠的藤蔓之中,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
尾联“山色若倒屣,松风自鸣弦”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无遗。山色如此美丽,仿佛是一把巨大的鞋子;松风也似乎在演奏着美妙的音乐。这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四句“目力眩奇观,步屧信所便。俄登旃檀林,金碧耀修缘”。诗人感叹自己的眼睛无法完全看清眼前的美景,只能凭借脚的力量去适应它;然后突然之间登上了旃檀树林中,那里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里的“旃檀林”象征着佛教文化,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