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车篱落桑阴尽,土鼓乡亭稻叶青。
注释:缫车篱笆旁的桑树荫已经消失,乡间的鼓声回荡着稻田的绿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前两句写景,“缫车篱落桑阴尽”是说农家女在桑林中忙碌的身影已经不见,后两句写声,“土鼓乡亭稻叶青”则是说远处传来阵阵鼓声,那是丰收的号角。整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宁静深远。
缫车篱落桑阴尽,土鼓乡亭稻叶青。
注释:缫车篱笆旁的桑树荫已经消失,乡间的鼓声回荡着稻田的绿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前两句写景,“缫车篱落桑阴尽”是说农家女在桑林中忙碌的身影已经不见,后两句写声,“土鼓乡亭稻叶青”则是说远处传来阵阵鼓声,那是丰收的号角。整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宁静深远。
注释:缫车篱笆旁的桑树荫已经消失,乡间的鼓声回荡着稻田的绿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前两句写景,“缫车篱落桑阴尽”是说农家女在桑林中忙碌的身影已经不见,后两句写声,“土鼓乡亭稻叶青”则是说远处传来阵阵鼓声,那是丰收的号角。整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宁静深远
李如篪是北宋末年的诗人,字季牖,出生于宋秀州崇德。 李如篪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影响颇深。他年轻时曾游学上庠,博学能文,在高宗时期通过特科官桐乡丞。他的诗词作品收录在《东园丛说》中,此外还有《舆地新书》,这些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李如篪的诗词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因此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诗句释义 1 天肇文明赞治平,万年宗主赖先生。 - 这句表达了对文公(可能指文天祥)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天肇文明"意为上天赋予文明与智慧,"赞治平"则是对国家治理和谐、太平的赞誉。"万年宗主"指的是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被后人敬仰如主。"赖先生"表示依赖或依靠文天祥。 2. 经穷六籍开来学,道继诸儒集大成。 - 这句话赞扬了文天祥在学术研究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成就
司马太史庙 其二 著书虽已先三史,论道如何后六经。 注释:虽然已经著书超过司马迁、班固、扬雄的《史记》和《汉书》,但是论述的道理却不如他们深奥。我为什么还要写《史记》呢? 因雪李陵为国士,岂期武帝有宫刑。 注释:因为李陵是为国家而战,所以我把他当作国家的贤臣。没想到汉武帝竟然要杀害他。 丛生荆棘迷坟冢,旧画龙蛇照庙庭。 注释:长满荆棘使得坟墓变得模糊不清了,以前画的龙蛇现在也看不清了。
《司马太史庙·其一》是李奎在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64年)以太常博士知同州韩城县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司马太史庙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生在龙门境:《司马太史庙·其一》首句“生在龙门境”,指的是司马太史庙位于龙门县境内,龙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司马太史庙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
【注释】 石鼎:古代烹煮用的铁制大锅。联诗笔:用笔写诗,形容才思敏捷。布囊:盛酒的布袋。春酒:春天酿造的美酒。钱粗:酒味淡薄、不浓烈的样子。 【赏析】 此诗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诗人在夜晚挥毫疾书的生动景象和春日饮酒的闲适情态。“石鼎夜联诗笔健”,是说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手持石鼎,挥笔疾书,表现出他的才华与敏捷的文思;“布囊春醉酒钱粗”则描绘出诗人春天里悠然自得,随意畅饮的情景,“醉”,指喝得微醺
【注释】 潮:这里指江潮。渚:水中的小洲。云:这里指云气。起:兴起,出现。收:散去。前:前方。后:后方。山:指山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东面和西面看到的景象,即江潮涌起又退去,云气从前面升起又消失的情景。 译文: 江潮涨时涌来涌去在东西两处的小洲上,云气升起时散开消失在前后两方的山峰中。 赏析: 首句“潮来潮退”描绘出一幅江流涨落、波涛汹涌的水景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动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