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注释】
装:镶嵌。金书:用金银装饰。记:刻。树记花名:将花朵的名字刻在树上。玉篆牌:用玉石镌刻的牌子,用来记录树木的名称。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园景,全诗从树木写起。“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这两句是说,树枝上镶嵌着精美的曲谱,上面刻有美丽的文字;树干上刻着树木的名称,上面刻着玉石的牌匾,上面写着树木的名称。
【译文】
树梢挂着精致的曲谱,上面印着优美的文字;树干上刻有树木的名称,上面刻着玉石的牌匾,上面写着树木的名称。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注释】
装:镶嵌。金书:用金银装饰。记:刻。树记花名:将花朵的名字刻在树上。玉篆牌:用玉石镌刻的牌子,用来记录树木的名称。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园景,全诗从树木写起。“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这两句是说,树枝上镶嵌着精美的曲谱,上面刻有美丽的文字;树干上刻着树木的名称,上面刻着玉石的牌匾,上面写着树木的名称。
【译文】
树梢挂着精致的曲谱,上面印着优美的文字;树干上刻有树木的名称,上面刻着玉石的牌匾,上面写着树木的名称。
注释:四夷的妙赋没人去诵念,只有那三杯酒酸文却流传于世。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四夷”即四方蛮夷,指唐代以前各民族。“妙赋无人诵”,是说在唐之前,那些美妙的赋作,没有人去诵读它。这里既写出了赋作之美,又暗寓了对唐人不重视前代文化的惋惜之情。“三酌酸文举世传”,意思是说,虽然有那醇厚的酒味,但世人只喝那三杯酒中的酸文。这句既是以酒入题,又暗寓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注释】 装:镶嵌。金书:用金银装饰。记:刻。树记花名:将花朵的名字刻在树上。玉篆牌:用玉石镌刻的牌子,用来记录树木的名称。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园景,全诗从树木写起。“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这两句是说,树枝上镶嵌着精美的曲谱,上面刻有美丽的文字;树干上刻着树木的名称,上面刻着玉石的牌匾,上面写着树木的名称。 【译文】 树梢挂着精致的曲谱,上面印着优美的文字
李庆孙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以文采和才学著称。李庆孙,字公济,出生于泉州惠安(今属福建省)。他于真宗咸平元年(998年)参加科举考试,并最终高中探花进士,这在当时标志着极高的荣誉和地位。 李庆孙的仕途颇为顺利,他担任过江州推官、水部郎等职位,这些官职不仅体现了他在朝中的高位,也显示了皇帝及朝廷对他的信任和重视。然而,李庆孙在官场上的生活并不长久,他最终选择辞归乡里,这一举动反映了他对名利看淡的心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游灊山》。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夜闻更软语,梅李分闲豆。 - 释义:在夜晚听到柔和的声音,梅花和李花分辨着闲暇的豆荚。 - 译文:在夜晚听见轻柔的声音,像是梅花与李花在悠闲地交谈。 - 赏析:此诗句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氛围,通过“软语”、“分闲豆”等词,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画面。 2. 身闲逢故人,一笑醉方酬。 - 释义:闲暇时遇到老朋友,开怀大笑后才觉得值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游灊山》,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游灊山 注释:游,游览;灊山,古名,位于今安徽霍山县。 名山发天祖,奕世光宝胄。 译文:这座山如同天上的祖辈一般,它的子孙后代都以它为荣。 严严圣祖宅,高拱环星宿。 译文:在山峰之间,有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像北斗七星一样环绕着。 神仙艳粉壁,金玉焕云构。 译文:墙壁上绘有神仙的画像,金碧辉煌,宛如云雾中构建的宫殿。
注释:在江边停下了渡口的船。 赏析:诗人乘舟顺流而下,来到济川,泊于江边。“泊”,系船。“济川”即济水,是一条河名,发源于山东,流经河南、山东等地,注入渤海。济水流域是春秋时宋国和卫国的地盘。济水之滨是一片繁华景象。诗人停舟济水之滨,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繁忙的景象。诗人用“闲舣济川舟”一句,描绘出一幅热闹繁忙的画面,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停舟济水之滨,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繁忙繁忙的景象
注释:四夷的妙赋没人去诵念,只有那三杯酒酸文却流传于世。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四夷”即四方蛮夷,指唐代以前各民族。“妙赋无人诵”,是说在唐之前,那些美妙的赋作,没有人去诵读它。这里既写出了赋作之美,又暗寓了对唐人不重视前代文化的惋惜之情。“三酌酸文举世传”,意思是说,虽然有那醇厚的酒味,但世人只喝那三杯酒中的酸文。这句既是以酒入题,又暗寓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登天柱山》。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 - "巍然"意味着高大且壮观,形容山峰非常高大。 - "天柱峰"是对山峰的称呼,比喻其如同一根擎天立地的柱子。 - "峻拔插天表"描绘了山峰的陡峭和高耸入云的景象。 2. 登跻犹未半,身己在蓬岛。 - "登跻"意为攀登,这里指作者正在登山的过程中。 - "犹未半"表示攀登尚未完成
【注释】 幽航:指隐遁的生活。归梦:归来的梦境。晚明:傍晚时分。身在:身体尚在。武昌:今属湖北省,古称鄂县。唐天宝三年,李白曾游鄂县。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记录了诗人在唐乾元二年(759)秋天流寓江夏、夜宿樊山的经历。诗人以“可笑”开头,表明自己这次流寓是不得已而为之,带有自嘲之意;“迟明身在武昌城”,说明他已从梦中醒来,身在武昌城中。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不涉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