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得衰身出瘴烟,一麾仍许视于蕃。
家园在望松楸近,自问如何报上恩。
【注释】嘉祐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南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州感恩顾己喜不自胜留诗四章以志岁月其三 乞得衰身出瘴烟,一麾仍许视于蕃。家园在望松楸近,自问如何报上恩。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王令(1032-1059),字逢原,世称“王临川先生”。他生于北宋真宗祥符元年(998年),卒于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屡遭贬斥,但始终矢志不改,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始终如一。
王令的诗作,大都感情深沉,风格沉郁,语言朴实。他擅长写景抒情,尤其擅长描写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本篇《出岭》就是他这种情感的反映。
首句写自己从朝廷出发到岭南的行程。“乞得”即“乞得微官”,指自己获任微职。“衰身”即衰老之身,指自己年老体衰。“瘴烟”即瘴疠之气,岭南为多瘴之地。这句说,我获此微官,是因为身染疾疫,不能远行;如今得以南行,是因为朝廷赦免了我。
次句写自己到岭南后的生活。“一麾”即一纸委任状。“视”是视察的意思。这句说,朝廷让我来到岭南,给了我一次考察民情的机会。
第三句写自己到岭南后对家乡的思念。“家园”即家乡。“松楸”指墓地。这里用“松楸近”比喻故乡就在眼前,可以经常看到。“自问如何报上恩”即问自己用什么方式报答皇上的恩德呢?“上”是敬辞,对皇帝而言。这两句说,想到家乡的亲人,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心中不禁十分愧疚,不知用什么来报答皇上的恩德。
这首诗表现了王令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和对自己不能为国家效力的深深遗憾。全诗语言平易质朴、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