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有仁人,为奴耻荣禄。
九畴传帝秘,八教清濊俗。
苗裔散诸华,庆泽钟左蜀。
峥嵘多望人,冠冕称盛族。
【注释】
商朝: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制度是建立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之上的。
仁人:仁人,指具有仁德的人。
奴耻:奴仆的耻辱。
荣禄:荣华富贵。
九畴: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中庸》篇中说:“九则修”,即九个方面要修养,这九个方面包括:宽裕、恭俭、信义、端庄、法度、辞让、诚信等等。
帝秘:传说上古时期有三位仙人,分别居住在昆仑山的北边、东边和西边,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三皇山。据说,黄帝在登昆仑山之前曾经到过这里,他在那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宝藏,这些宝藏就是所谓的“帝秘”,后来人们把这些宝藏称为“三皇宝”。
八教: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篇中提到了八种德行,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清濊俗:清濊俗,意思是清除邪恶的习俗。
苗裔:后代或子孙。
钟:聚集、集中的意思。
峥嵘:形容人才杰出、出众。
冠冕称盛族:冠冕称盛族,意思是家族显赫、荣耀。
【赏析】
这首诗是鲜于公顷请诗人为他新堂命名时创作的。诗人在诗中赞美了鲜于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和卓越的品质。诗的开头部分通过描述商朝时代的一位仁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君子的赞美。接着,诗人描述了九畴(九个方面的修为)和八教(八种德行),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然后,诗人以苗裔(后代或子孙)为中心,赞颂了鲜于氏家族的人才济济。最后,诗人用“峥嵘多望人”来形容鲜于氏家族的杰出人才,而“冠冕称盛族”则表达了家族的荣耀。整首诗充满了对鲜于氏族人的敬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