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具大神通,飞锡凌空如履实。
渺然巨浸与天永,戏蹑一杯能径渡。
云何溪涧咫尺间,乃有种种难涉相。
前者己济气怡然,后者将涉有难色。
老病扶携壮者负,足探策引褰衣裾。
秘其神力不示人,如畏黄蘖所诃责。
我观一切诸有情,咸具神通并妙用。
空中示现十八变,正眼观时非吉祥。
善哉摩诘老画师,能以毫墨作佛事。
稽首十六大声闻,皆悉回心等正觉。

【注释】

  1. 阿罗汉:佛教名词,意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指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或指已经灭除一切烦恼,断尽三界见思惑而证得初地菩萨果位的人(《大乘起信论》)。这里指的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阿罗汉。
  2. 具大神通:具有极大的神通。
  3. 飞锡凌空:佛教中指僧人乘坐锡杖飞行在空中的意思。
  4. 履实:脚踏实地的意思。
  5. 渺然巨浸:浩瀚的大海。
  6. 戏蹑一杯能径渡:意思是说,这位阿罗汉能够像踩在小船上一样轻松地渡过大海。
  7. 云何:什么。
  8. 咫尺间:比喻非常近的距离。
  9. 难涉相:难以渡过的样子。
  10. 气怡然:心情舒畅的样子。
  11. 老病扶携壮者负:指年纪很大且有病的人由年轻人背负前行。
  12. 足探策引褰衣裾:意思是用脚蹬住马鞭并拉动衣襟,表示行动艰难。
  13. 秘其神力不示人:隐藏自己的神通力量,不让别人知道。
  14. 黄蘖:即菩提树的果实,相传吃了可以使人成佛。
  15. 我观一切诸有情,咸具神通并妙用:我观察到所有的众生都具有神通和妙用。
  16. 空中示现十八变:意思是说,他在空中变化出各种形象来。
  17. 正眼观时非吉祥:当用正眼看世界时,并不是吉祥的。
  18. 善哉摩诘老画师:赞美王摩诘这位老画家。
  19. 稽首十六大声闻:向十六个声闻(即佛陀的早期追随者,因他们修行的方式是口诵佛法、听闻佛法,所以称为声闻)致敬。
  20. 皆悉回心等正觉:他们都回到如来佛的教导中,成为了觉悟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王摩诘绘画功德的赞词。诗人通过描绘一位神通广大的阿罗汉在渡水中的形象,赞美了王摩诘画技的高超,表达了对这位老画家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