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底吹残万点红,馀妍都在此花中。
攀枝未许风流尽,振袂还知结习空。
杳杳人谁赠南园,菲菲身恐堕仙宫。
乞将新雨酬佳丽,始信青春不负公。
《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怪底吹残万点红,馀妍都在此花中。
攀枝未许风流尽,振袂还知结习空。
杳杳人谁赠南园,菲菲身恐堕仙宫。
乞将新雨酬佳丽,始信青春不负公。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怪底:奇怪,诧异。
- 吹残万点红:风吹落花瓣,如同万点红色。
- 馀妍:剩余的美态。
- 此花中:指这朵花。
- 风风流:风姿绰约的样子。
- 振袂:挥动衣袖。
- 杳杳:遥远、渺茫。
- 菲菲:香气浓郁。
- 南园: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园林或者花园。
- 仙宫: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所。
- 新雨:春天的雨水。
- 酬:报答、回应。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以芍药为题,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和它的芬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青春时光的珍惜。
第一句“怪底吹残万点红”,描绘了风吹落花瓣的景象,用“怪”字表达出了一种惊异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接着第二句“馀妍都在此花中”,表达了芍药虽然凋零,但仍有其独特的美态存在其中。这两句通过对芍药花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第三句“攀枝未许风流尽”,通过“风流”一词,形容了芍药花的姿态优雅,即使不追求完全绽放,也依然保持着风姿。这里的“未许”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的赞赏,认为它即便不追求繁华,也能保持自身的风雅之美。
第四句“振袂还知结习空”,则是对前两句的一种哲理上的反思。诗人通过“振袂”和“结习空”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习惯和执着的摒弃,以及对未来新的开始的期待。这里的“还知”表明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赞美芍药:“杳杳人谁赠南园,菲菲身恐堕仙宫。”这里的“杳杳”和“菲菲”都是用来形容芍药花的香气浓郁,而“赠南园”和“恐堕仙宫”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好的珍视与向往。他希望这份美丽能被更多人所欣赏,就如同仙人一般飘然而至。
最后两句“乞将新雨酬佳丽,始信青春不负公”,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的抒发。他希望通过新雨来回报这份美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青春并未辜负。这里的“新雨”不仅是自然界的恩赐,也是诗人对青春的一种寄托和纪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独特的美感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