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陛戟百重深,拜朔官仪列弁簪。
旭日未全开宿霭,清风先已敛群阴。
迩臣自识宵衣志,下士徒怀夙退心。
虞氏致平犹有戒,愿闻歌载诵馀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采用律体,押平水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紫宸陛戟百重深,拜朔官仪列弁簪。
“紫宸”指的是皇宫,这里指代皇帝所在的宫殿。诗句描述了皇帝在紫宸殿前举行朝会的场景。陛戟是指皇帝的仪仗队,由百名士兵组成的戟阵。这句诗描绘了官员们穿着朝服、头戴簪子,按照朝廷规定的礼仪排队等候进入宫殿的情景。
旭日未全开宿霭,清风先已敛群阴。
“旭日”指的是初升的太阳,这里暗示着新年的到来。这句诗表达了清晨时分,阳光尚未完全升起,但已经驱散了夜色中的云霾的景象。同时,“清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一种清新气息,它象征着皇帝的清明和国家的政治清明。而“群阴”则是指黑暗或不光明的事物,这里暗喻着政治上的阴谋和黑暗势力。这两句诗描绘了宫廷内外景象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清明的渴望。
迩臣自识宵衣志,下士徒怀夙退心。
“迩臣”指的是朝廷中的近臣,他们通常与皇帝关系密切,参与政务。这里的“宵衣”是指晚上穿的衣服,寓意着勤政敬业的精神。这句诗表达了这些大臣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他们决心以身作则,为国家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下士”则是指普通百姓或者低级别的官员,他们在诗中表现出对于官场腐败和黑暗势力的警惕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希望早日结束这种状态的愿望。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风气的关注和对政治清明的追求。
虞氏致平犹有戒,愿闻歌载诵馀音。
“虞氏”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或者某个特定的家族,这里的典故是用来比喻国家的治理需要谨慎对待。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忧虑,认为即使是贤能的人也有犯错的风险,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而“余音”则是指美妙的音乐,这里用来比喻诗歌或文章的韵味和余韵。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治理的期望,希望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后世留下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