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当砌看金钱,不为流年怅白颠。
已向沧洲逢九日,更欣高士贶新篇。
牛山谁见沾衣客,篱下空怀采菊贤。
遥望白衣犹未至,不妨细雨竹窗前。

酬杨高士

秋天来临,在砖石砌成的台阶上可以看到金钱,不是为了岁月的流逝而怅恨自己的白发。

已在沧洲逢到重阳节,更感到您赠送给我的新诗篇。

谁看到牛山沾衣的客人?篱下空怀抱采菊的贤人。

远远望去白衣尚未到达,不妨细雨中竹窗前静观。

注释:

  1. 秋来当砌看金钱——秋天来临,在砖石砌成的台阶上可以看到金钱。
  2. 不为流年怅白颠——不是为了岁月的流逝而怅恨自己的白发。
  3. 已向沧洲逢九日——已在沧洲逢到重阳节。
  4. 更欣高士贶新篇——更感到您赠送给我的新诗篇。
  5. 牛山谁见沾衣客——谁看到牛山沾衣的客人?
  6. 篱下空怀采菊贤——篱下空怀抱采菊的贤人。
  7. 遥望白衣犹未至——远远望去白衣尚未到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一种酬答,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敬意和赞美。
    首句“秋来当砌看金钱”,诗人以金钱为意象,寓意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在这里,金钱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这种写法既形象又生动,使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次句“不为流年怅白颠”,诗人以自己不为岁月的流逝而怅恨自己的白发作为回应。这里的“流年”指的是时光的流逝,“怅白颠”则表示岁月的无情和人的衰老。然而,诗人却以豁达的心态对待这一切,不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惆怅,反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三句“已向沧洲逢九日”,诗人以沧洲为象征,表达了他与好友相逢的喜悦。沧洲通常是指荒凉的土地或湖泊边的地带,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然而,在诗人的心中,这样的环境并没有影响到他和好友的相聚,反而更加增添了一份欢乐和温馨。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第四句“更欣高士贶新篇”,诗人以高士为引子,表达了他收到好友赠诗的喜悦。高士通常指有高尚品德的人,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朋友高尚品质的赞赏和敬仰。诗人通过收到好友的新诗,不仅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还从中得到了启示和鼓励。这种情感既深刻又感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恩。
    五句“谁看到牛山沾衣客”,诗人用牛山沾衣客的故事作为典故,表达了他对朋友思念之深。牛山沾衣客是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童因思念远方亲人而哭泣泪水沾湿了衣裳的情景。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关心。
    六句“篱下空怀抱采菊贤”,诗人以篱下空怀抱采菊贤人的故事作为典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佩之情。篱下空怀抱采菊贤人的故事源自《陶渊明集·饮酒诗序》,讲述的是陶渊明隐居田园、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佩和赞美,认为朋友具有陶渊明那样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遥望白衣犹未至,不妨细雨竹窗前”,诗人以白衣未至的比喻表达了对朋友的期盼之情。白衣未至可能寓意着朋友即将到来的消息还未得到确认,也可能寓意着朋友即将到来的时间还没有到来。然而,无论哪种解释,都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期盼和渴望相见的心情。同时,诗人还用细雨竹窗前的场景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对朋友的期盼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时间和友谊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诗歌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语言更加优美、形象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