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县古寺,壁有道玄笔。
晃晃缨络躯,渺渺烟雾质。
一堵最光怪,朱泥久堙郁。
泥去墨亦尽,惨淡意都失。
恨不还其人,加巾急鞭抶。
毁弃加弗敬,请论如汉律。
罗汉院塔影,颠倒难致诘。
稗书志海翻,此理殊未必。
今君所归路,正向此中出。
况有吊古才,仰天痛呼屈。
勿称荒唐言,析理资按述。
其馀传播咏,淋漓满箱帙。
栖霞者悲壮,茅洞者清逸。
珍题倘相命,当第为甲乙。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前后,是苏召叟对句容县古寺的观感之作。首联点明题意,颔联写寺庙的外貌,颈联写寺庙内部陈设,末联抒发感慨,尾联提出要求。全诗用典贴切,议论精辟,笔力雄健。
“句容县古寺,壁有道玄笔。”句容县在今江苏南京南郊,句容县古寺为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建,初名栖真寺,后改名灵岩寺。南朝齐时,梁武帝敕令僧人法安在此建塔,称法安塔。
颔联写寺庙外观:“晃晃缨络躯,渺渺烟雾质。”缨络:缨络冠,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借指僧帽。烟质:指香烟弥漫。颈联写寺庙内部的陈设:“一堵最光怪,朱泥久堙郁。”朱泥:即朱砂,一种矿物,呈红褐色至深红色。
“泥去墨亦尽,惨淡意都失。”惨淡:凄凉寂寞的样子。
尾联抒情:“恨不还其人,加巾急鞭抶。”恨不还其人:意思是恨不得把他带回去。加巾:指戴头巾,古人常戴头巾,以示庄重。急鞭:急驰的马鞭。抶:责打。
五、六句写自己的愿望:“毁弃加弗敬,请论如汉律。”毁弃:抛弃。佛经中说“毁弃如尘土”,故云“毁弃”。弗敬:不恭敬。请论:请求论述。汉律:《汉书·刑法志》载,汉景帝曾下诏:“议奏疑狱者,朕甚自重;其议故狱以决之。”
七、八句写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罗汉院塔影,颠倒难致诘。”罗汉院:指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宝轮院,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内,因该寺供奉阿閦佛而得名。
九、十句写自己的感慨:“稗书志海翻,此理殊未必。”“稗书”:指《隋炀帝纪》,该书记载隋炀帝三十四年(618年)六月,杨广死于江都宫城,葬于江都寿阳,改葬在江都北邙山。“志海”:指《隋书》,该书记载隋朝历史。“此理殊未必”:意思是这些道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十一、十二句写自己的期望:“今君所归路,正向此中出。”今君所归路:指现在你所要归去的道路。
十四、十五两句写自己的主张和态度:“况有吊古才,仰天痛呼屈。”况:何况。吊古才:指对历史人物表示哀悼的人。仰天痛呼:形容悲愤之情。
十六、十七句写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勿称荒唐言,析理资按述。”“荒唐言”:《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此处比喻佛家说法荒诞,不可信。析理:分析事理。资按:依据。
十八句写自己的结语:“其馀传播咏,淋漓满箱帙。”“淋漓满箱帙”:意思是文章充满箱子。
十九、二十两句写自己的期待:“栖霞者悲壮,茅洞者清逸。珍题倘相命,当第为甲乙。”栖霞:指栖霞寺,在南京市西面长干山上,南朝梁代萧衍于此建栖霞寺。茅洞:指茅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西南。《高僧传·释道安传》载,晋隆安二年(398年),道安大师从长安来到江南,“止宿茅山,讲《涅槃经》。讲毕,夜梦见神人来迎道安,遂入神境。道安谓神曰:‘我南方沙门释昙济,将游东土,愿得见闻。’神曰:‘吾乃西方菩萨摩诃萨也。’道安曰:‘吾闻佛在舍卫国,与大比丘尼优波延女共住,吾欲往依。’菩萨曰:‘汝宜速去。吾为汝作证也。’于是道安随菩萨至西方,见佛于菩提树下。道安又问佛法义旨。菩萨曰:‘吾为汝说之。’道安曰:‘愿闻。’菩萨曰:‘诸佛如来所集经典皆为教外别教,非圣智所解。唯智者悟之,愚夫迷之。若欲开悟,当须直心,莫令妄念回夺,但应专精一心,勿令分散。’于是道安问菩萨:‘何名菩萨?’菩萨曰:‘吾名文殊师利。’又问:‘文殊师利何以名?”曰:‘吾本姓赵氏,母梦金神而生我,故字文殊。’道安又问:‘何名般若?’曰:‘吾本姓瞿昙,母梦玉女而生我,故字般若。”
二十一、二十二两句写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珍题倘相命,当第为甲乙。”珍题:珍贵的题目。相命:相互商量。第:排名次。
此诗为赠友人而作,诗中所涉内容多为佛教典故,作者对此并不回避,而是大胆运用,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