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于是帖,有感者四。
馆职在外,于学士不系细衔,于带职者皆曰同院,意亲情洽,所以见前辈之笃风谊也。
内赐金鱼,盖出新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
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简,虽边圉亦得以从容于文艺也。
于虖,诗文之传,几人于兹。
独于此书,有感有思。
流风之存,妙墨之遗。
什袭是宜,维以诗之。
李西台 启诗帖赞
我于是帖,有感者四。
馆职在外,对于学士无微细的牵连,对于带职者都是同院,意情亲情融洽,所以见前辈的敦厚风谊也。
内赐金鱼,是出新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混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
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简,虽边圉亦得以从容于文艺也。
嗟乎,诗文之传,几人于此。
独于此书,有感有思。
流风之存,妙墨之遗。
什袭是宜,维以诗之。
【注释】
- 于:介词,在;
- 系:动词,联系;
- 同院:同一官职的人;
- 盖:通假字,大概、大约;
- 新宠:新近受到宠爱的人;
- 杂:掺杂,混合;
- 承平:安定的时代;
- 兹:这里,此处;
- 惟:只;
- 什袭:严密地收藏起来;
- 维:句末语气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李西台《启诗帖赞》一文的赞赏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诗文传承的珍视以及对前辈风谊的崇敬之情。
第一句“予于是帖,有感者四”表达了作者对李西台《启诗帖赞》一文的深刻感受和思考。作者认为这篇文辞优美、内涵深远的文章,不仅是对于诗文传承的颂扬,更是对于前辈风谊的崇敬和怀念。
第二句话“馆职在外,对于学士无微细的牵连,对于带职者都是同院,意情亲情融洽,所以见前辈之笃风谊也。”揭示了作者对于诗文传承的看法。他认为,诗文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情感的交融。在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带职者和学士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于前辈们深厚情谊的赞美和怀念。
第三句话“内赐金鱼,盖出新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他指出,诗文的传承不仅仅是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新旧宠的不同待遇,表达了对于公正对待的赞美和期望。
第四句话“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是对李西台《启诗帖赞》一文中不同表达方式的欣赏。作者认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对待同僚和他人的宽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第五句话“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简,虽边圉亦得以从容于文艺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和赞美。他认为,在太平盛世,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文学和艺术的精进。此外,他还强调了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一句话“嗟乎,诗文之传,几人于此。独于此书,有感有思。”是作者的总结和感慨。他认为,诗文的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于诗文传承事业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李西台《启诗帖赞》一文的解读和欣赏,展现了作者对于诗文传承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