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致身,以恭奉上。
锱铢笔态,矩矱心匠。
论其钩格则得纡馀曲致之体,考其纵逸则妙雍容不迫之状。
俨佩玉之度,肇官仪之创。
百辟班见,大廷宏敞。
方觚颖之发挥,盖已具此气象。
曰谁之书,元丰首相。

【解析】

“王文公 易漕帖赞”是第一句,点明题旨。王文公即王安石,他推行新法,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使北宋王朝出现了中兴气象。“以文致身,以恭奉上”是第二句,赞扬他重视儒学,推崇儒家学说。王安石是宋明理学的先驱,他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强调“道”与“器”的统一,认为“君子之学必本于道”,但同时又认为“道犹器也”,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和运用这些“器”。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锱铢笔态,矩矱心匠”是第三句,意思是说:在写作时,他十分讲究用词造句,斟酌词句的分量,一丝不苟;又注意字斟句酌,精心构思,一丝不苟。“论其钩格则得纡余曲致之体,考其纵逸则妙雍容不迫之状。”是第四句,意思是说:他在论述文章结构时,能够把文章写得委婉曲折而富有变化,在写文章时又能从容自如而显得镇定沉着。第五句是说,他的这种文章风格是值得效法的。“俨佩玉之度,肇官仪之创”是第六句,意思是说:他的文章具有高贵典雅的风度,开一代风气。这里说的是他的文章风格高雅优美,像佩戴着美玉一样,给人以美好的享受。“百辟班见”指百官朝拜。“大廷宏敞”指朝廷广大堂皇。第七句是说:百官都来朝拜,朝廷宽广高大,气势恢弘。第八句的意思是说:当官的都要按照规矩办事,不敢有丝毫差错。第九句是说:百官都到朝中来觐见皇帝了,朝廷广大堂皇。“方觚颖之发挥”是第十句,意思说的是:正在发挥出那种方正锐利的特点。“盖已具此气象”意思是说:已经形成了这种气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气象,也就是说,已经具备了那种气派和气势了。第十一句是说:谁写的呢?元丰首相。元丰是宋朝神宗时期的年号。元丰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所以称其为“元丰首相”。这十一句的意思是说:王安石的文章,既讲究文词,又讲究章法,写得既严谨又优美,既有规矩又有气派,既庄重又大方,既有内容又含蓄,既雅致又流畅,既有锋芒又有韵味,既有刚劲又有柔婉,既严肃又有风趣,既深沉又有高远,既平正又有变化,既端庄又有活泼,既雄放又有清丽。

【赏析】

这是一篇评论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宋代新党领袖人物。他主持变法,推行新法,实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对巩固和扩大封建经济基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他又提出一些改革政治制度的建议,并力图解决积贫积弱的问题。由于变法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最终失败。王安石一生著述很多,诗文成就尤著,被推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对王安石的文章的评价。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描写,风格清新峻洁,富于创新精神。王安石的文章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在修辞方面,他多用对偶和反问等手法,使文章表达更加有力。如:“以文致身,以恭奉上”“锱铢笔态,矩矱心匠”“俨佩玉之度,肇官仪之创”都是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王安石的诗作,以议论为诗,以诗言志,语言简炼明快,气势豪迈。王安石的诗风受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较深,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一种忧患意识、批判精神以及革新图强的思想。如:“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皆当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古逢春消瘦休。”都是王安石诗歌中的名篇佳作。

王安石的散文作品,以《读史》和《伤仲永》等最为著名。其中,《读史》一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了历史的规律,表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思考,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