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溯其洄,先涉其流。
欲观其人,先视其与游。
东坡之名,在昌黎武威之间。
而师之能,亦文畅秘演之俦。
德必有邻,而人焉廋。
世于是可以察予之去留。

【译文】

想溯流而上,先得过河;想观人品行,先得了解其交往之人。

东坡之名,如昌黎、武威之间,有文采而流畅的秘演,师之能,也与他们为伍。

德必有邻,但人又岂能知道。

由此可以察知我离去或留下的缘由。

注释:

  • 清胜帖赞:《清胜帖》,是北宋书法家苏轼所书的行草书帖,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帖赞颂了作者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高超造诣和清雅超俗的风格。
  • 欲溯其洄,先涉其流:想要溯流而上,必须先渡过河流。意指要想达到目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步骤或过程。
  • 观其人,先视其与游:观察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和谁在一起。意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要结合他的人际关系来看。
  • 东坡之名,在昌黎、武威之间:东坡之名,如昌黎、武威之间,有文采而流畅的秘演,师之能,也与他们为伍。意指苏轼的名字就像昌黎、武威一样,有着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流畅的文风,老师的能力也与他相匹敌。
  • 德必有邻:道德修养一定有朋友相伴。意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需要朋友的支持和陪伴。
  • 人焉廋:人又岂能知道。意为人们又怎能知道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
  • 世于是可以察予之去留:由此可以察知我离去或留下的缘由。意指通过观察世间的变化,可以推测出作者自己的去处和原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联想到人生的境遇,从而引发对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对世事变幻的深刻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人生感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