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之传,洙泗濂伊。
公于淳熙,万古一时。
言名之舆,世泯其辙。
皎皎纲常,首载先烈。
粤古大臣,以国为身。
浚源培根,兹为爱君。
总干徂征,拜疏辄发。
外宁内忧,间不容发。
复雠大义,不振不随。
易安于危,本则先之。
先王之忠,与莱公对。
谗夫孔多,百钦若辈。
彼姑息者,大义一毛。
谓我徒劳,群吠以嘈。
事是迹讹。

【注释】

道统之传,洙泗濂伊。洙、泗:指孔子曾长期在洙水、泗水之间讲学。《论语·子张》:“吾闻诸夫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濂:亦作“涟”。《汉书·董仲舒传》:“故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能以己所欲予求于人,尽天下之物皆归我,我今则固将受之;如不能以所欲予求于人,尽天下之物皆归我,我今则固当受之。是以禹有功于天下而不取,周公成烈业于一方而不伐,孔子厄于陈蔡而弦歌不改其乐,颜回箪食瓢饮而乐在其中。”

公于淳熙,万古一时。淳熙:南宋孝宗赵眘的年号,公元1174—1189年。

言名之舆,世泯其辙。言名:即言名分。舆: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比喻名分。

皎皎纲常,首载先烈。皎皎:光明的样子。纲常:封建伦理道德纲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大节是也,小节未也。”先烈:先辈。

粤古大臣,以国为身。粤:同“越”,越过去。

浚源培根,兹为爱君。浚源:深挖源头,喻治理根源。培根:培土防根,喻治国安民。

总干徂征,拜疏辄发。总干:总结归纳,引申为总结执政经验或政绩。徂征:征战。

外宁内忧,间不容发。间不容发:空隙极小,比喻形势紧迫。

复雠大义,不振不随。复雠:复仇。不振:不振奋,指不能奋发图强。不随:不得志,指不能顺从。

易安于危,本则先之。安:安定。本则:根本法则。先之:首先做到。

先王之忠,与莱公对。先王:古代帝王自称,这里指宋代的忠良之臣。莱公:指北宋的寇准。寇准为人正直忠贞,敢于直言进谏,后为宋真宗采纳他的建议,力主澶渊之盟,使宋辽边境保持了25年的和平安定。

谗夫孔多,百钦若辈。谗夫:奸佞小人。《左传·襄公四年》:“谗夫二女之子焉知之。”百钦若辈:一百个像他这样的人,指许多奸佞之徒。

彼姑息者,大义一毛。姑息:软弱无力地容忍。大义:正义,正派的道理。一毛:一点,极少。

谓我徒劳,群吠以嘈。谓我徒劳:认为我徒劳无益,无所作为。群吠:狗吠的声音。嘈杂:声音杂乱。

事是迹讹:事情的真实情况被歪曲了。

【赏析】

朱文公储议帖赞》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朱熹所写的一篇政治文章,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历史人物等方面。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看法和立场,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论来影响和改变现实的决心。

文章开头部分通过引用孔子的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并指出历史上有许多贤明的君主都是以德治天下,而不是靠武力来维持国家稳定。接着,作者回顾了南宋时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文公储议帖赞》中的内容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作者指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腐败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奸佞之徒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出卖国家的利益,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和打击。

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人虽然可能不是最高权力者,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却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这些人的工作,让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朱文公储议帖赞》这篇文章通过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分析和个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待。他认为只有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弘扬正义精神、反对腐败现象等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