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取中道,常在语默间。
多言固自费,不语良独难。
此翁身如郑文渊,辨如悬河思如泉。
迩来缄口欲挂壁,嗫嚅畏客翻可怜。
君不见东家玉壶本弟兄,叩之犹解语分明。
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型的题目解答时,一般根据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把握以及语言的运用来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依据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1)

“缄口翁”是全诗的第一句,“缄口翁”的意思是闭嘴的老人。从“缄口翁”这个标题可以推测,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老人沉默寡言的特点,诗人通过描写这位老人的言语特点来揭示其性格特征。“君子取中道,常在语默间”,这句的意思是:君子选择中庸之道,常常处于说话与不说话之间。这里用“君子”来指代自己。诗人通过描写这位老人的言语特点来揭示他的性格特征。“多言固自费,不语良独难。”这是说:多话固然不好,不说话则更难以应对。诗人认为,多话说多了容易得罪人;而不说话则会显得木讷,很难应对。

(2)

第二联写老人的言语特点。“此翁身如郑文渊,辨如悬河思如泉。”意思是:这个老人身体像郑文渊,辩才如江河之水,思维敏捷,源远流长。“郑文渊”,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辨如悬河”出自《晋书·王濛传》“(王)坦之尝谓澄曰:君语鉴体,譬犹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有如瀑布倾泻下来,永不衰竭。“思如泉”,泉水源远流长,源源不断,形容思维敏捷,源远流长。“此翁”指诗人自己。诗人通过描写这位老人的语言特点来揭示他的性格特征。

(3)

第三联写老人不善于言辞,只能默默无语。“迩来缄口欲挂壁,嗫嚅畏客翻可怜。”意思是:近来他沉默得就像要挂在墙壁上一样,说话也总是吞吞吐吐,害怕客人问话。“迩来”即近来以来。“缄口”意为闭口不言,“欲”意为想、想要的意思,“挂壁”指像壁饰一样悬挂在空中。“嗫嚅”是“结巴”的意思,“畏客”指怕客人,“翻”通“反”。意思是:近日来他沉默得像要挂在墙上一样,说话也是支支吾吾,好像害怕客人问话一样。诗人通过描写这位老人的沉默寡言来揭示他的为人。

(4)

第四联写诗人观察老人的行为举止。“君不见东家玉壶本弟兄,叩之犹解语分明。”意思是:你不见我家邻居家的玉壶兄弟两兄弟吗?他们敲打它,它仍然能够清楚地解释。“玉壶”指铜制或瓷制的酒具。“叩之犹解语分明”,意思是敲打它,它依然能够清楚地解释。这两句意思是:你看我家邻居的玉壶兄弟,敲击它,它仍能清晰回答。这两句用来比喻老人虽然沉默寡言,但内心却十分聪慧。诗人通过描写老人的行为举止来揭示他的为人。“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意思是:我想听你的深刻见解,一定能使满座的人都倾倒。“胚浑”指精微的道理。“定自能令一座倾”意思是:一定能使在座的人都为之倾倒。这两句意思是:我想听你的深刻见解,一定能使满座的人都为之倾倒。诗人通过描写老人的为人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赏析】

前两句写“缄口翁”的外貌特征,中间两句写他的行为举止,最后两句写他的为人及诗人的志向。前三句写老人不善于言辞,只能默默地做事。后两句写诗人对老人的看法,他认为老人生性聪明,善于思考,所以想听他的教诲,希望能听到他的高妙的见解,希望他能使自己受到启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