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衷,原名许天锡,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1,卒于公元1508
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
弘治六年进士。
授吏科给事中。
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
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
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
一说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
有《黄门集》。
生卒年:1461-1508
启衷,原名许天锡,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1,卒于公元1508
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
弘治六年进士。
授吏科给事中。
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
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
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
一说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
有《黄门集》。
生卒年:1461-1508
注释: - 月:月亮。 - 关山秋夜月,南客独来看:在秋天的晚上,我在关山看到明亮的月亮,我是南方来的客旅。 - 野迥金波阔,风严玉兔寒:荒野辽阔,月光照耀下像金波一样广阔;秋风凛冽,使得玉兔(月亮)也感到寒冷。 - 不堪闻戍鼓,且未息征鞍:我不忍心听到战地的号角声和士兵们征战的鼓声;而且我还未曾停歇过征战的步伐。 - 孤寡空村里,何时涕泗乾:我孤独地站在空荡荡的小村庄里,不知何时才能流干眼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意、分析意境,理解内容要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思想主旨、诗词的手法技巧、诗歌的情感等相关内容。 “往岁”的意思是去年,“一骑入云中”的意思是我骑马进入云中。“皇华思往岁,一骑人云中”的意思是:回想去年此时,我骑马进入了白云之中(指长安)。诗人用一个“思”字将回忆往事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笛里愁人月
春日掖垣书感 迟日掖垣阴,殷忧愧此心。 御戎无上策,抚事独长吟。 花柳青春好,烟霄紫阁深。 悠悠空岁月,衰白易相寻。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对皇宫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首句“迟日掖垣阴”,表达了春天阳光渐长,但宫中的阴暗角落仍让人感到压抑。第二句“殷忧愧此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愧疚,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为国家出谋划策,内心深感惭愧。第三句“御戎无上策”,指出了现实中的困境和挑战
居庸关 天设居庸险,乾坤此北门。山川通上郡,形势冠中原。 铁骑连三戍,金城迫九阍。万方资阨塞,永荷太平恩。 注释:居庸关:指位于北京市的居庸关长城。天设居庸险,乾坤此北门:居庸关地势险要,是进入北京城的北门。山川通上郡,形势冠中原:居庸关周围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地势险要,是进出上都(今北京)的要道,其地势也仅次于燕、赵、魏、齐等国,位居中原诸侯之列。铁骑连三戍,金城迫九阍:据《明史》记载
注释: 1. 过德州:经过德州。 2. 迟日虹川远:红日渐渐西沉,彩虹横跨在远处的山川之间。 3. 春风锦䌫长:春风拂动着长长的柳条。 4. 村明花几树:村庄里的几棵树上开满了鲜花。 5. 河折柳重行:河水曲折流淌,柳树重重重叠。 6. 汉使昭星象:汉朝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西方的地理信息和星象知识。 7. 周官列职方:周公制定职方制度,将天下分为九州,各州设立官员负责管理。 8. 闲情触佳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尤其要注意叙述性的语句的揣摩,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下诏狱”一句中的“诏”是诏书的意思,意思是说诗人被皇帝召进宫去接受审讯。“落照犴门西”,意思是太阳即将落山,照在牢房的门西墙上了。“槐风拂面凄”,“槐风”指槐树的风,“拂面凄”即槐花的香气随风飘来,使人感到凄凉。“夕葵行蚁散”
【注释】 过分水关:越过水路的关口。石磴:石阶。尽:穷尽、尽头。青霄:指高空。如可梯:好像可以攀登上去一样。闽海:福建之海边,这里泛指南方边塞。回首楚天低:回头望见南方的天空显得格外低矮。绝巘(yǎn):极高而陡峭的峰峦。愁飞鸟:惊扰了飞翔的鸟。晴潭:晴天下的明净的水池。断霓:指彩虹。寻诗聊午憩:找诗来聊度中午休息的时间。忽见日轮西:忽然看见太阳从西边落下。 【译文】 登上石阶
【解析】 “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到了唐代成为民间的节日,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此诗为重阳节作,抒发了作者对重阳节的感慨之情。 【答案】 注释:客舍——旅店,客栈。黄花节——指重阳节。今年——今年,这年。迟——晚,晚于去年。清霜——寒霜。存晚意——含有晚意。积雨——连续下雨。滞芳时——使芳香滞留的时间延长。长醉——尽情地喝酒
胡来青黍尽,胡去幕南开。 译文:胡人在北方已经离去,留下一片荒凉的田野。 注释:胡人来指北匈奴人,青黍为古代粮食作物,这里泛指农田。 赏析:首句描绘了胡人离开后北方荒凉的景象,暗示出诗人对北方的怀念之情。 胡去幕南开。日落单于口,秋生李牧台。 译文:胡人离去之后,只剩下空荡荡的帐篷和山岗上的烽火台。 注释:单于口指边境地带,李牧台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所筑的长城烽火台。 赏析
游藕花居 五山皆佛国,潇洒藕花居。 水气蒸楼润,山光入座虚。 香床松子落,小径竹风徐。 岁月缨微禄,烟霞空敝庐。 注释: 1. 五山皆佛国:五山是指中国的五个佛教圣地,分别是杭州的灵隐寺、南京的栖霞寺、苏州的天平寺、湖北的归元寺和江西的云居寺,都是佛教的重要寺庙。这里说“皆佛国”,意味着这些地方都像佛国的仙境一样,充满神圣和安宁。 2. 潇洒藕花居:这里的“潇洒”形容这个地方的环境非常优美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 成化二年进士。 由庶吉士授编修。 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 考满求致仕。 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 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 正德二年引疾归。 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 谥文懿。 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生卒年
张家珍,字璩子。 东莞人。 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 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 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 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 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