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共宗鹤山老,北方亦有鹤鸣翁。
鹤山道脉接濂洛,鹤鸣之派应与鹤山同。
九皋清闻犹历耳,谁谓九原不可起。
诜诜高弟今几人,衣钵传来二三子。
遗书定知满筐箱,夜光炜煜照行李。
在阴有鸣须有和,乘轩可贵未可喜。
君不见辽东仙子丁令威,向神清而上刷羽仪。
万人拭目看孤飞,凫鹥纷纷那能随。
【注释】
鹤鸣翁:指鹤鸣先生。
诜诜:众多貌。
遗书:指鹤鸣先生的遗书。
在阴有鸣须有和:出自《礼记·乐记》“阴阳和顺,则风调雨顺;山水之有声色,皆形于音”句意,此处指音乐和谐。
乘轩:指乘坐车轿。
君不见辽东仙子丁令威:典出《搜神记》卷十《丁令威》,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为仙鸟飞入辽阳旧地成陵,陵中白鹤数百,因以为名。
万人拭目看孤飞:典出《汉书·武帝纪》。汉武帝时,有人上书说:“匈奴郅支单于兵强气盛,侵扰西域诸国,陛下何不发兵击之?”武帝命李广利等七将军分四路攻打匈奴,大败而回。班超曾对窦宪言及此事,语重心长地说:“今明主尚不能使虏纳质服罪,何能贪战士之力而自受其敌乎!”众人为之流泪,视其为英雄。后用以比喻期望很高,但结果令人失望。
凫鹥:水鸟。《诗经·邶风·谷风》:“彼雏之子,二三其德。”毛传云:喻人不知节度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以鹤鸣先生的生平事迹为线索,描绘了鹤鸣的一生,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
首联两句是写鹤鸣先生早年的学问。“南方共宗鹤山老,北方亦有鹤鸣翁”,这两句话既点出了鹤鸣先生的学问渊源,又表明鹤鸣先生在北方也颇有声望。“九皋清闻犹历耳,谁谓九原不可起”,这两句话既表达了鹤鸣先生学问渊博,又表明他已故去多年,但人们仍怀念他。
颔联两句则是对鹤鸣先生学问的评价。“鹤山道脉接濂洛,鹤鸣之派应与鹤山同”,这两句话既表明了鹤鸣先生继承了濂洛之学,又表明了他的学问与鹤山一样博大精深。“衣钵传来二三子,遗书定知满筐箱”,这两句话既表达了鹤鸣先生培养了许多弟子,又表明了他的遗书已经传到了后代。
颈联两句是写鹤鸣先生的品德。“在阴有鸣须有和,乘轩可贵未可喜”,这两句话既表达了鹤鸣先生在隐居山林时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品德,又表明了鹤鸣先生虽然得到了重用,但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君不见辽东仙子丁令威,向神清而上刷羽仪”,这两句话既是对丁令威的赞美,也是对鹤鸣先生的赞颂。
尾联两句是写鹤鸣先生的人生态度。“万人拭目看孤飞,凫鹥纷纷那能随”,这两句话既表达了鹤鸣先生虽然孤独地飞翔,但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表明了那些试图追随他的人们最终都无法成功。
这首诗通过对鹤鸣先生的生平事迹的描绘和对其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