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淮上翁虽老,胸中意气从来好。
白日吟到夜,夜后吟到晓。
门前是双柳,树上无栖鸟。
西边是人家,人家儿夜啼。
四更五更后,往往催鸣鸡。
东边是空庭,空庭清风多。
吟声上河汉,河汉生银波。
移声入明月,桂树无停柯。
蟾蜍不得睡,狡兔将奈何。
清风却下来,直入淮之水。
不知淮东西,波浪如何止。
清风清风不复住,复住射阳湖上路。
宁知烈士怨曹袁,义鬼哀哀冤来诉。
此声未可□臧洪,不须更往吴江去。
吴江心中有冤血,冤声吼兮冤气结。
奈何乎湘江亦有独醒夫,醒时何故沈其躯。
当时鱼腹今在无,此声莫过洞庭湖。
以下是对这首诗“和马秀才”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 诗句释义:
- 君看淮上翁虽老: 观察淮水之滨的老翁虽年岁已高。
- 胸中意气从来好: 他的胸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自古以来就如此。
- 白日吟到夜: 白天吟咏直到夜晚。
- 夜后吟到晓: 到了晚上仍然吟诵不止。
- 门前是双柳: 家门前的两棵树是柳树。
- 树上无栖鸟: 柳树上没有栖息的鸟儿。
- 西边是人家: 在西边是人家居住的地方。
- 人家儿夜啼: 那里的孩子夜晚会啼哭。
- 四更五更后: 到了四点或者五点之后。
- 往往催鸣鸡: 常常会催促着鸣叫的公鸡。
- 东边是空庭: 在东边是一个空旷的庭院。
- 空庭清风多: 院子里充满了清新的风。
- 吟声上河汉: 吟诵声音直达银河。
- 河汉生银波: 银河出现了银色的波澜。
- 移声入明月: 将声音引入明亮的月光之中。
- 桂树无停柯: 月下的桂花树没有任何停留。
- 蟾蜍不得睡: 蟾蜍无法入睡。
- 狡兔将奈何: 狡兔也将无可奈何。
- 清风却下来: 清风却从空中降落,直接进入淮水的流动之中。
- 不知淮东西: 我不明白淮水的东西方向如何能够停止。
- 波浪如何止: 波涛汹涌,何处能停。
- 清风清风不复住: 清风不再停留在射阳湖畔的路上。
- 复住射阳湖上路: 它又返回了射阳湖的道路上。
- 宁知烈士怨曹袁: 难道知道那些烈士的怨恨来自曹操和袁绍吗?
- 义鬼哀哀冤来诉: 那些正义的鬼魂哀怨地前来诉说他们的冤屈。
译文:
此诗通过描绘淮水边上一个年迈老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如白日、夜、柳树、月亮、清风等,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如老人吟诗、公鸡报晓、孩子们的啼哭等,构建了一种既宁静又生动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时光流转的深深思考。赏析:
-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韵律和时间的流逝。
-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年华易逝的感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价值。
《和马秀才》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淮水岸边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理解。诗中的自然意象、人物情感以及哲学思考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