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关心曲,无人昼款扉。
莺犹求友啭,燕亦认巢归。
物色浓如酒,风光驶若飞。
幽斋谁与伴,窗外柳依依。

【注释】

春事:春天里的事情。关心曲:关心春景。春事关心曲,是说诗人关心春景。

无人:没有别人。

莺犹求友(yuān yóu qiú zhěn)啭(zhuàn):莺鸟仍求友而鸣叫,表示它们在寻求伴侣。

燕亦认巢归:燕子也认巢归来。

物色:景物。浓如酒:色彩浓厚,犹如美酒。

风光驶若飞:风和日丽的景色像骏马奔驰。驶,奔跑;若,好像。

幽斋:幽静的书房。谁与伴:有谁能作伴?

依依:形容柳条随风轻轻摇摆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元和九年(814),时年作者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之职。《酬朱庆馀》诗共三首,此为第一首。

“又用前韵”说明这是重唱之作,因为这首诗的前一首已失散了(《文苑英华》卷五九八收有此诗,题为《酬朱庆余》。但据李肇《国史补》(见该书卷下)记载:“朱庆馀,名可久,以《闺意》诗著名。”朱诗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留至今。”可见《酬朱庆馀》诗并非重唱,而是即兴创作。

这首诗写春景,但着笔不重“春”,而是抓住“莺”“燕”等来表现。

开头两句“春事关心曲,无人昼款扉”。“春事关心曲”,即关心春天里的一切事物。“关心曲”,即体贴关怀之意。这一句点题,表明诗人关心春光,所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春天里的自然景象上,而不大去注意人事的变化。“无人昼款扉”,意思是没有人在白天来叩门。“款”,敬辞,请人入内。“扉”,门扇。这句是说没有人来敲门,诗人便自己推门进入自己的书斋中。这两句从开门见山,落墨不多,却能表现出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关切之情。

三四两句是写莺、燕。“莺犹求友啭,燕亦认巢归”。这两句紧接上句而来,进一步刻画出鸟儿们的生活情态。莺鸟还是向人索求伙伴,希望有人给它做侣伴;燕子则已经懂得筑巢,回到巢里去了。“莺犹”、“燕亦”两字,不仅写出了莺、燕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而且通过这种生活态度的反常性,更突出地表现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求友啭”,指鸟儿们相互之间进行社交活动,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认巢归”,指燕子筑巢之后便返回巢中去哺育子女,不再外出觅食。这两句诗,写得细腻传神,生动有趣,使人感到仿佛莺、燕也有感情一样。

接着两句是描写风景:“物色浓如酒,风光驶若飞”。这两句是写景兼议论,既赞美了美丽的春色,又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物色浓如酒”是说春天的颜色鲜艳得像美酒一样。“物色”,这里指大自然的色彩。“驶”,快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春光的明媚,使人心旷神怡,有飘飘欲仙之感。这两句诗写得色彩绚丽,音调铿锵,读来使人如饮醇醪,如听清歌,十分悦耳。

五六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感想。“幽斋谁与伴”,意思是我独居的书斋,有谁与我相伴呢?“谁与伴”,即没有人陪伴的意思。“幽斋”,即深静的书房。“谁”字是发问的语气词。诗人独居书斋之中,只有窗外飘荡的柳絮作伴,不禁产生了孤寂之感。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感慨:“窗外柳依依”。这两句是写景抒情,写柳树摇曳多姿的情态,同时寓含了自己的惜春之情。“依依”,形容柳条随风轻轻摇摆的样子。

整首诗结构严密,一气呵成,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深刻的议论。诗人善于观察,精于描写,将莺、燕、柳树等自然景色都写得栩栩如生,富有动态感。特别是那“物色浓如酒”、“风光驶若飞”二句,形象鲜明,音调铿锵,具有浓郁的音乐美,读来令人如饮醇醪,如听清歌,十分悦耳动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