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暑犹剧,虚亭风不来。
半身流汗雨,两耳聒蚊雷。
扇手何曾歇,浆瓯未放回。
畴能呼屏翳,一霎荡炎埃。



落日暑犹剧,虚亭风不来。

半身流汗雨,两耳聒蚊雷。

扇手何曾歇,浆瓯未放回。

畴能呼屏翳,一霎荡炎埃。

译文:
太阳落山了,暑气依然很盛,空无一人的亭子也感受不到清风。
我浑身是汗,耳朵里听着蚊子的嗡嗡声。
我不停地扇着扇子,连喝的凉茶也忘了放下。
谁能召唤那遮蔽风雨的云层来,一下子就能把炎热驱散?

注释:

  1. 落日暑犹剧:落日时暑气依旧旺盛。
  2. 虚亭风不来:空无一人的亭子也感受不到清风。
  3. 半身流汗雨:浑身是汗,就像淋了一场雨。
  4. 两耳聒蚊雷:耳边听着蚊子的嗡嗡声。
  5. 扇手何曾歇:不停地扇着扇子。
  6. 浆瓯未放回:连喝的凉茶也忘了放下。
  7. 畴能呼屏翳:谁能召唤那遮蔽风雨的云层来。
  8. 一霎荡炎埃:一下子就能把炎热驱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酷热天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烈日下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首句“落日暑犹剧”,点出了时间是傍晚时分,太阳即将下山,但暑气却依然强烈。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身处的环境,“虚亭风不来”,表达了自己身处空旷无人的地方,无法感受到风的凉爽。然后,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身体比作“半身流汗雨”,“两耳聒蚊雷”,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汗水淋漓、耳朵被蚊子嗡嗡声干扰的状态。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无奈和疲惫。然而,正当读者以为作者会沉浸在这种炎热之中无法自拔时,诗的最后一句却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畴能呼屏翳,一霎荡炎埃。”这里,诗人突然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召唤那遮蔽风雨的云层来,一下子就能把炎热驱散?”这句话既是一种反问,也是对炎热的调侃和戏谑。它巧妙地打破了读者对于炎热天气的固有印象,让人不禁笑出声来。同时,这句诗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和对凉爽的渴望。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捕捉了夏日热浪中的那份苦闷与期待,令人过目难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