踸踔踸踔裴山人,破帽麻衣被埃尘。
忽来访我环峰市,醉倒不顾傍人嗔。
壮士不得志,污泥困修鳞。
谁倾沧海救枯泽,矫首奋鬣乘风云。
回头问燕雀,尔辈胡为群。
巢寄柏梁一朝火,孤栖风雨更谁邻。
踸踔踸踔裴山人,行路无穷鼻酸辛。
元通献甫傥不遇,况有特达朱纯臣。
踸踔勿踸踔,岂有壮士长遭迍。
【注释】
①踸踔:跳跃。②裴山人:指裴旻,字不详。③破帽麻衣被埃尘:破旧的帽子,粗布衣服,满身灰尘,形容裴旻的贫困潦倒。④忽来访我环峰市:忽然来访我住的地方。环峰市,即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⑤醉倒不顾傍人嗔:醉倒在地,顾不上理睬旁边人的怒斥。⑥污泥:比喻困境或污浊的环境。⑦矫首奋鬣乘风云: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像云一样自由翱翔。⑧尔辈:你们这些。⑨巢寄柏梁一朝火:柏梁殿火灾,指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华丽宫殿被烧毁。⑩孤栖风雨更谁邻:独自居住在风雨中,没有可依靠的人或地方。⑪踸踔踸踔裴山人:再次跳跃,再次奔跑,形容裴旻的奔波劳顿。⑫元通献甫:《太平御览》卷八四九引《续晋阳秋》说:“(裴)旻尝于洛城西见一老翁,鬓发皓白,蹑履而进,谓旻曰:明公,吾与足下俱是天下豪贵也,然足下志尚气全,不慕荣利,此则老夫所不及也。但恨年衰力劣,不能复为公奔走。足下既得官位,又何必求富贵乎?’”⑬元通:即元通,字不详,唐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⑭况有特达朱纯臣:更何况还有特别杰出的朱纯臣。⑮踸踔勿踸踔:不要再这样跳跃奔跑了。⑯岂有壮士长遭迍:难道有壮士一生总是遭逢挫折吗?⑰况有特达朱纯臣:更不用说还有特别杰出的朱纯臣。⑱元通献甫傥不遇:假设元通献甫没有遇到困难。⑲矧:况且。⑳岂有壮士长遭迍:难道有壮士一生总是遭遇不顺吗?㉑踸踔勿踸踔:不要再这样无目的地奔跑。㉒岂有壮士长遭迍:难道有壮士一生总是遭遇不顺吗?㉓况有特达朱纯臣:更不用说有特别杰出的朱纯臣。
【赏析】
这是一首写裴旻穷愁潦倒、奔波劳累的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裴旻奔波劳碌的形象和生活境况,表现了其内心的悲苦不平和对现实的无奈;后半部分借裴旻之口表达了自己虽然屡遭挫折仍矢志不改、积极进取的坚定信念。全诗结构紧凑,以情动人,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诗中的典故运用得当,形象鲜明生动。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一二句):开头两句点出人物。“踸踔”意为奔跑跳跃。“裴山人”,即裴旻,字不详。这一句写裴旻穷困潦倒的落魄景象,“破帽麻衣被埃尘”写出了他的贫穷与狼狈。
第二段(三四两句至六句):中间一段,主要描写裴旻的奔波劳碌。“忽来访我环峰市”,突然来访我居住的地方。这里用裴旻突然造访自己的住所来烘托他的窘迫。“醉倒不顾傍人嗔。”醉倒了却不在乎旁人的责备。“壮士不得志”、“污泥困修鳞”两句,用典自喻,表明自己虽有志向抱负但却不得施展的无奈。最后两句“谁倾沧海救枯泽,矫首奋鬣乘风云”则是对自己将来有所作为充满信心的乐观之语。
第三段(七八句至十一句):最后一段,主要是写裴旻对现实的看法及对未来的期许。“回头问燕雀,尔辈胡为群”两句是说自己回头问那些燕雀们,你们这群小东西为什么聚在一起呢?“巢寄柏梁一朝火”,柏梁台的灾火,指隋炀帝杨广的宫殿火灾。这句意思是说,我的住处就像被火烧过的鸟巢一样,无处安身。接下来,“巢寄柏梁一朝火,孤栖风雨更谁邻?”更是将这种无处容身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也是对自己处境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同时更透露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
全诗语言平实,风格质朴,感情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