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游南塔,愁还不自胜。
年华催鬒发,身计忆岩棱。
道业惭诸子,根源畏老僧。
何当论去就,细问得龟朋。
注释:
今日游览了南塔,愁闷不消自感不胜。
年华催发已至鬓边,为生计担忧,想起岩棱。
道业惭愧不如众子,根源怕遇到老僧。
何时能讨论去留的问题,细问那懂得得龟的朋辈。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作者通过游南塔的经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人以自己游览南塔时的心情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比自己与诸子、老僧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联“今日游南塔,愁还不自胜”。开篇即点出游南塔的原因,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这里的“今日”、“愁”和“不胜”三个词语,都传达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悲伤。
颔联“年华催鬒发,身计忆岩棱”。诗人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担忧。这里,“鬒”指的是黑发,“鬒发”在这里代指青春。而“身计”则是指生活生计,“岩棱”则是指生活的困境或挫折。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道业惭诸子,根源畏老僧”。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诸子、老僧的关系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里的“道业”指的是修行的功夫或境界,“诸子”则是指同辈之人。而“根源”则是指根本或者基础,“老僧”则是指年纪较大的僧人。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对自己修行功夫的不足以及对老僧的敬畏之情。
尾联“何当论去就,细问得龟朋”。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里的“去就”指的是进退取舍,“龟朋”则是指龟一样的长寿和坚韧的朋友。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朋友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游南塔的经历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修行和友情的深深感慨和思考。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