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幽趣钟灵台,胸中图画如天开。
居闲薄发林塘胜,根原福寿两山来。
石骨旁峙虎蹲踞,泉脉下绕龙瀊洄。
高低随巧结亭榭,收拾造化成锦堆。
绯黄紫绿献态度,纤洪浓淡敷条枚。
四时春色常在目,嘘咻无用邹律催。
那知禁林凤池上,须君缓步锵鸣瑰。
讵容袖手此山下,龟朋鹤侣相追陪。

这首诗是一首咏林塘的七言律诗,由史君所作。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史君幽趣钟灵台:描述史君对自然景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幽趣”指的是深远的情趣或对自然的欣赏。“钟灵台”意指这个地方(林塘)仿佛是上天所钟爱的地方,具有非凡的灵气和吸引力。
  2. 胸中图画如天开:史君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幅宏大的画卷,充满了壮丽的景象和深远的意义。“胸中”表示内心的想象和构思,“图画如天开”则形容这些景象宏大而完美,宛如从天空中俯瞰一样。
  3. 居闲薄发林塘胜:在闲暇之余,史君发现了林塘的美,并为之赞叹。“薄发”意味着不经意间发现了林塘的美妙之处,“林塘胜”强调了林塘的自然风光胜过其他地方。
  4. 根原福寿两山来:这里的“根原”可能指的是山体的基础或者根基,“福寿”则是指象征长寿和吉祥。整句表达了林塘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福祉和长寿息息相关,仿佛是由这两大山体带来。
  5. 石骨旁峙虎蹲踞:描述了林塘中的石头像老虎一样屹立不倒,给人一种威猛的感觉。这种生动的描绘增加了诗句的动感和形象性。
  6. 泉脉下绕龙瀊洄:泉水的流动形态被比作龙,蜿蜒曲折,富有生命力。这增强了对林塘景色的生动描绘。
  7. 高低随巧结亭榭:树木和建筑物随着地形高低错落有致地布置着,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美丽的景致。“巧结”可能指的是巧妙的设计,使得亭榭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8. 收拾造化成锦堆:这里使用了“收拾造化”的说法,意味着通过精心的布置和安排,将自然的力量转化为美丽的景象。“锦堆”则形容这些美景如同堆积的锦缎一般绚烂多彩。
  9. 绯黄紫绿献态度:描述了树木的颜色多样,既有鲜艳的红色、黄色,也有深沉的紫色和绿色。这些颜色的对比和搭配增添了诗句的色彩感和层次感。
  10. 纤洪浓淡敷条枚:细致地描绘了树叶的大小和密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丰富多样性。
  11. 四时春色常在目,嘘咻无用邹律催:无论春夏秋冬,林塘都保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人感叹于大自然的恒久魅力,无需人为的干预和催促。
  12. 那知禁林凤池上:这里“禁林”可能是一个比喻,意指那些被人们禁止进入的园林或地方。“凤池”则是高贵之地的象征,诗人用凤池来比喻禁林,暗示其尊贵和不可侵犯。
  13. 须君缓步锵鸣瑰:鼓励史君在这片禁林之中慢步前行,享受那里的宁静和美好。“锵鸣瑰”形容步伐铿锵有力,如同珍贵物品发出悦耳的声音。
  14. 讵容袖手此山下:即使置身高远之处,也不能袖手旁观,应该积极地参与和保护这片禁林。
  15. 龟朋鹤侣相追陪:这里使用“龟朋”和“鹤侣”来形容林塘的清雅高洁,意指与山林中的乌龟和鹤为伴,一起追求和欣赏美好的事物。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林塘之美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林塘的秀美景色和自然的魅力。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树木、花草等元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美感的自然场景。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哲理思考,如珍惜自然之美、保护自然环境等,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保护的关注和呼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