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足勋业,振迹自穷儒。
清德逾三世,忠名满八区。
诗才推道蕴,玄旨赖童乌。
岂厌隆中卧,惭无八阵图。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沈括的赞美之辞,其中充满了对沈括的敬仰和赞赏之情。
首句“尚书足勋业”,表达了对沈括职务地位的高度肯定。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里用“勋业”来修饰,强调了沈括在官场上的杰出表现和卓越成就。
第二句“振迹自穷儒”,则是对沈括学问渊博、学识深厚的赞美。在这里,“振迹”指的是振兴事业,“穷儒”则是指穷尽一生都在读书学习的人。这一句表达了王安石对沈括学问深厚、见识广博的敬佩之情。
第三句“清德逾三世”,是对沈括品德高尚的赞美。这里的“清德”指的是清廉公正的德行,“逾三世”则表示这种德行已经传承了三代。这一句表达了对沈括忠诚于国家、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的赞扬。
第四句“忠名满八区”,则是对沈括忠诚于国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赞美。这里的“八区”指的是全国的各个地区,“忠名”则是指名声和荣誉。这一句表达了对沈括忠诚于国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崇高敬意。
第五句“诗才推道蕴”,则是对沈括文学才华的赞美。这里的“诗才”指的是诗歌创作的才能,“道蕴”则是指深含道理的才华。这一句表达了对沈括文学才华、深邃内涵的高度评价。
第六句“玄旨赖童乌”,则是对沈括智慧深邃的赞美。这里的“玄旨”指的是深奥的道理,“童乌”则是指小乌鸦,用来比喻年轻人聪明伶俐。这一句表达了对沈括智慧深邃、年轻有为的赞赏之情。
最后一句“岂厌隆中卧”,则是对沈括不贪图安逸生活、愿意为国家效力的赞美。这里的“隆中卧”指的是东汉末年刘备曾隐居南阳卧龙冈(今河南南阳市),后来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王朝。这一句表达了对沈括不贪恋安逸、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赞美沈括的职务地位、学问修养、品德行为、文学才华、智慧深沉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王安石对沈括的敬佩和赞赏之情。同时,通过对沈括事迹的具体描述和赞颂,也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忧虑,以及对优秀人才的期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