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西山桐,厥实状如乳。
含房隐绿叶,致巢来翠羽。
外滑自为穗,中虚不可数。
轻渐曝秋阳,重即濡绵雨。
霜后威气裂,随风到烟坞。
虽非松柏子,受命亦知土。
谁能好琴瑟,种之向春圃。
始知非凡材,诸木岂予伍。
【注释】西山桐:一种树。厥实:其果实。含房:指果实内藏的房室。隐叶:树叶不外露,隐于叶下。致巢:产卵。翠羽:青鸟。外滑:表面光滑。自为穗:自生穗状物。重即濡绵雨:遇雨则变软。霜后威气裂:遇霜则开裂。风:指微风。到烟坞:落在烟雾缭绕的山坞。虽非松柏子:不是松柏籽实。受命:接受天命。土:指土壤。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西山桐的咏赞。西山桐是一种大树,其果实像牛奶,故称“西山桐十咏”中的“桐乳”。诗中赞美了它的美,并表达了作者希望它能结出松柏籽实的愿望。
首联写西山桐的果实形状与牛奶相似,而其外壳则象是藏在绿叶下的房室,里面产的是青色的小鸟,这两句把西山桐的果实比作牛奶,又把产在树上的小鸟比作青鸟,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西山桐的特点。
颔联写西山桐的果实外表光滑,而且里面藏着青色的小鸟,这是西山桐果实的一大特点,也是诗人赞美西山桐的原因之一。
颈联写西山桐的果穗外面是光滑的,里面则是中空的,这和一般的果树不同,因此需要仔细分辨,这也是诗人赞叹西山桐的地方。
尾联诗人说即使西山桐不是松柏籽实,但既然它能生长在这样的山坞里,就一定有它的价值,不能轻视它。诗人还表示自己虽然无法种好这种树木,但希望别人能够种好。最后两句诗人用“虽非松柏子,受命亦知土”,来表达他希望自己种的树也能像西山桐一样,结果能是种子,也就能像它那样有价值,而不是无意义的树木,从而表达了诗人的志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