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深忧国,丹心笃爱君。
谤书兴众枉,谏疏在奇勋。
风咽梁溪水,山悲湛岘云。
空馀双舞鹤,鼓吹不堪闻。
【注释】
- 挽少师相国李公:挽,是挽留、悼念之意。相国,宰相的尊称。李公即李勉(721-806),字正已,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封相国。
- 其四:这是第四首诗。
- 壮志深忧国:意指李勉有远大的抱负和深厚的忧患国家的感情。
- 丹心笃爱君:意为忠诚地爱戴君王。
- 谤书兴众枉:诽谤之书兴起时,众人都会受到冤枉。
- 谏疏在奇勋:谏言被采纳后,能获得巨大的功勋。
- 风咽梁溪水:风声响起,就像梁溪河水被咽住一样。
- 山悲湛岘云:山因悲痛而显得苍凉,湛岘山上的云雾也为之悲哀。
- 空馀双舞鹤:只剩下两只翩翩起舞的白鹤在空中飞翔(比喻李勉去世)。
- 鼓吹不堪闻:音乐之声已经听不到了,因为李勉已经去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为哀悼李勉而作。李勉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以其忠诚、智慧和高尚的人格深受人民敬仰。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勉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首句”壮志深忧国”直接点出李勉的壮志以及他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丹心笃爱君”描绘了他坚定忠诚、深爱君主的形象。第二句”谤书兴众枉”暗示了李勉生前曾遭受过无端的指责和诬陷。第三句”谏疏在奇勋”则表明他的忠言逆耳,但却因此而获得不朽的功绩。
“风咽梁溪水”与”山悲湛岘云”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李勉逝世后的景象。”风咽”和”山悲”都传达出了一种哀婉和悲伤的氛围。”梁溪水”和”湛岘云”分别是两座山峰的名字,这里用以象征李勉的英名和成就。
最后两句,”空馀双舞鹤”和”鼓吹不堪闻”表达了诗人对李勉逝世后的哀叹和遗憾。”空馀”意味着李勉虽然已经离去,但人们仍然怀念他的存在。”鼓吹不堪闻”则进一步强调了李勉去世后,那些曾经伴随他左右的人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表达了深深的哀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