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注释】
西州路:指李德裕贬谪的涯州(今海南岛)。李德裕于长庆四年(824)七月,被贬崖州。岘首名:《后汉书·王霸传》记载,东汉末年,诸葛亮在临行时,“上表自陈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分崩,汉室蒙尘,孤不度德,以受命于败军之际,此臣所以待罪于襄、樊之野。’”这里用“岘首名”暗指诸葛亮,表示对李德裕的同情。买山:指买山为隐。荔子:荔枝,这里指山中的果实。荔子熟则山果满枝头,故以买山喻隐遁山林。为圃养黄精:意即种地培植黄精草。这里指隐居生活。
登临地:指李德裕被贬的涯州。步履声:形容自己行走的声音。天忍閟佳城:意思是上天不忍使佳人坟墓寂寞,所以没有埋葬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贬涯州时所作。诗题中的“其五”,可能是编选本的编辑者所加上的,因为全诗共五句。
第一句“泪尽西州路”,写诗人离开京城长安到涯州去的情景。“西州”指长安,“路”指路途。“泪尽”二字,说明诗人此行离别京城长安已久,泪水已干;“西州”又表明他离京远赴天涯。这一句写出了他内心的悲苦和忧伤。
第二句“碑留岘首名”,写诗人到了涯州之后,看到岘山上的那块刻着诸葛亮的《出师表》的石碑,心中十分感慨。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和怀念。
第三句“买山缘荔子”,写诗人在涯州买山作隐的地方,种上了荔枝树;同时,也把这种水果移植到他的家乡,以便让家乡人也能品尝到这种美味的水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过清静隐逸的生活的愿望。
第四句“为圃养黄精”,写诗人在种植荔枝树和黄精草的同时,也在那片土地上开辟了菜园,种上了蔬菜。这一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田园风光。
第五句“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写诗人每次走到那片荔枝树和黄精草种植的地方时,总会听到自己走路的声音,仿佛还在那片土地上徘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写诗人虽然身居异乡,但仍然保持着汉朝丞相的威严和尊严;而上天却不忍心让他的坟墓寂寞无人问津。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