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正月尾,云片缀雨丝。
今年二月头,雪花一尺围。
丰登有定数,元化孰可窥。
呼奴粲灯篝,细诵辛卯诗。
戊辰春二月雪,吕君国秀曾赋七字句予和云,试来月下逢仙子何似风前娉宓妃乙酉春二月一日雪,再吟二首其一。
去年正月尾,云片缀雨丝。
今年二月头,雪花一尺围。
丰登有定数,元化孰可窥。
呼奴粲灯篝,细诵辛卯诗。
注释:
戊辰春二月雪:戊辰年春二月的雪。戊辰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之一,表示的是明朝万历三十二年。
国秀曾赋七字句予和云:国秀曾经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给我,我进行了和作。
试来月下逢仙子何似风前娉宓妃:试着在月光之下遇到了仙子,与在风中遇到宓妃相比,哪一个更有韵味?
乙酉春二月一日雪,再吟二首其一:乙酉年春天的二月一日下的雪,这是第二篇。
去年正月尾,云片缀雨丝:去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云朵像是缀满了雨丝。
今年二月头,雪花一尺围:今年二月的第一天下雪,雪花堆积起来有一尺厚。
丰登有定数,元化孰可窥:丰收与否有一个固定的数量,天地间的规律谁可以窥视呢?
呼奴粲灯篝,细诵辛卯诗:让仆人点亮灯烛,仔细朗诵我在辛卯年的诗作。
赏析:
这首《壬申正月二十四夜大雪同玉田见赠》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紧扣“雪”字,从雪的降临、雪后景象、雪后的感悟三个方面展开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和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首联“去年正月尾,云片缀雨丝。今年二月头,雪花一尺围。”承接上文,将时间跨度拉长。通过对比去年正月末和今年二月头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卷。“去年正月尾,云片缀雨丝。”这句描绘了去年正月末时的天气状况和景象。“今年二月头,雪花一尺围。”则描绘了今年二月初时的景象。两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景象。“丰登有定数,元化孰可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丰登有定数”意味着庄稼的丰收与否有一定的规律,不可轻易改变;而“元化孰可窥”则表达了人们无法完全了解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颈联“呼奴粲灯篝,细诵辛卯诗”则是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呼奴粲灯篝”,描绘了诗人点燃灯火,与仆人一起诵读诗歌的情景。这个细节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展示了他们共同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细诵辛卯诗”则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岁月和经历。辛卯年,即1581年(明穆宗隆庆二年),诗人24岁,正是他人生中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这一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包括科举考试的失败、与朋友相聚饮酒等。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珍惜友情和亲情。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顺之作为一位文人所特有的才情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