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上瀛洲,虹蜺晚未收。
济川谁作楫,浮海不乘桴。
弱水三万里,五城十二楼。
读书群玉府,风袂揖丹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他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来看第一句:“从此上瀛洲,虹蜺晚未收。”这里,“瀛洲”指的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山,而“虹蜺”则是指天空中的彩虹和霓虹。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我将踏上前往仙山的道路,那里的彩虹和霓虹在夜晚还未消失。这里的“从此”表示从现在开始,强调了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接着看第二句:“济川谁作楫?”这里的“济川”指的是渡过大河,“楫”是船桨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在渡过大河时,谁能成为我的航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思考。
然后是第三句:“浮海不乘桴。”这里的“浮海”指的是在海洋中航行,“乘桴”指的是用筏子渡海。整句诗的意思是:在海洋中航行时,我不需要再依赖筏子。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未来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是第四句:“弱水三万里,五城十二楼。”这里的“弱水”指的是流经中国的一条河流,而“五城十二楼”则是一个虚构的地名,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某个仙境。整句诗的意思是:那条流经中国的弱水有三万里长,那里有五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十二层楼阁。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无限遐想。
第五句:“读书群玉府,风袂揖丹丘。”这里的“群玉府”是古代的一种藏书楼的名字,而“丹丘”则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整句诗的意思是:我要在群玉府里读书,向丹丘的仙人学习。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自信以及对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坚定决心。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