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围淮口江形狭,亭上石头月色多。
【注释】
①洲围:指淮水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小岛。②淮口:淮河入海的河口。③亭上:亭名,在今安徽凤阳县境内。《太平寰宇记》卷一○七引《元丰九域志》:凤阳有“天庆亭”。④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月色明亮。⑤江形狭:淮河两岸地势低洼,江面狭窄。⑥亭上石头:指亭中的石桌、石凳等。⑦赏析:此诗描写亭子周围景色的秀美。首句写亭子四周是湖泽环绕,第二句点明亭子建在淮河入海口,第三句写月光映照在亭上的石头上,第四句写出夜晚的静谧与清幽。
洲围淮口江形狭,亭上石头月色多。
【注释】
①洲围:指淮水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小岛。②淮口:淮河入海的河口。③亭上:亭名,在今安徽凤阳县境内。《太平寰宇记》卷一○七引《元丰九域志》:凤阳有“天庆亭”。④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月色明亮。⑤江形狭:淮河两岸地势低洼,江面狭窄。⑥亭上石头:指亭中的石桌、石凳等。⑦赏析:此诗描写亭子周围景色的秀美。首句写亭子四周是湖泽环绕,第二句点明亭子建在淮河入海口,第三句写月光映照在亭上的石头上,第四句写出夜晚的静谧与清幽。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雰雰六月帝皇都,曾拥庄衣近御炉。 霏霏细雨笼罩着六月的京城,曾经披着华丽的衣服靠近皇家的炉火取暖。 对景有诗留客咏,御寒无酒唤童沽。 面对美景,我留下了一首咏雪的诗篇,御寒没有酒可以叫童儿去买。
懒云庄 隐君襟抱何萧散,一生爱云喜云懒。山中结屋近云林,长得与云相往返。 杜陵水竹旧为邻,风泉满院花草春。辋川山水不堪数,平泉树石那足珍。 床头纵横满书卷,欲读不读兴即倦。三年不折元亮腰,两日一洗嵇康面。 一身天地任夷犹,等闲万事空中浮。卷舒聚散无定所,造化真宰难去留。 人情翻覆亦堪怪,白衣苍狗多变态。逐岩出岫纵无心,一去一来能自在。 君不见傅岩憔悴版筑翁,武丁感梦图仪容。幡然特为苍生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为《山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述诗人远足而上,山路陡峭,石径弯曲。 2. 寒山影里见人家:在寒冷的山峰中,隐约可以看到人家的轮廓。这里的“寒山”指的是远处的高山,而“影里见人家”则描绘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通过树木的倒影看到远处的村庄。 3. 鸟啼深处舂灵药:描述了在鸟儿啼叫的深处,有人正在舂捣一种叫做“灵药”的草药
送友人王孟宾南归 多情才子倚兰舟,终拟蹉跎访旧游。 日暮酒醒人已远,鸟啼花落水空流。 清风未许重携手,好月那堪独上楼。 何处相思不相见,江南江北路悠悠。 注释: 多情才子倚兰舟:多情的才子在兰舟中倚靠着。 终拟蹉跎访旧游:终究打算白白度过时光去拜访老朋友。 日暮酒醒人已远:太阳已经落山了,酒也醒了,而朋友却已经离开很远了。 鸟啼花落水空流:鸟儿在啼叫,花儿在落下来,只有江水在流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早年勋业著平胡,威望堂堂胆气粗。(年轻时,你的功勋卓著,平定了边疆之乱,威名远扬。你的勇气和决心都很强。) 志慕曹彬嗟不伐,才侔充国羡无逾。(你志向高远,钦佩曹彬不自夸,才华与汉朝将领卫青、霍去病不相上下。) 九重挂印辞天表,万里提兵出海隅。(你辞去朝廷官职,带着皇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出征。) 锦绣龙衣颁内帑,骈蕃燕饮赐中厨
杨柳黄鹂 春气融融杨柳阴,黄鹂枝上弄清吟。 携柑载酒人何处,孤负东君一片心。 注释:春天的气息温暖而和煦,杨柳的树荫下显得格外宁静。黄鹂鸟在树枝上欢快地鸣唱着,仿佛在清澈地吟唱。我带着柑橘和美酒去寻找知音,却不知他们现在身在何处。辜负了东风的美好心意,让我感到万分遗憾。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知音难以寻觅的无奈
我昔少小湖海游,孤舟曾溯湘之流。 我年轻时在湖海之间漫游,曾经乘坐小船逆流而上,沿着湘水前行。 钟龙两岸翠欲动,雨声叶叶吟清秋。 钟龙山两边的青山仿佛要被雨水摇动,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吟唱着秋天的到来。 拥衾篷底睡不足,梦起寒惊如轧玉。 我裹着被子蜷缩在船篷底下,睡得不安稳,一觉醒来感觉寒冷刺骨,仿佛有玉石在轧轧作响。 千枝万枝湿未干,都与澄江混晴绿。
游白云寺分韵 梵王宫殿静沉沉,使节乘闲访道林。 蕉叶绿齐山路狭,松花香落野坛深。 明窗净月窥禅意,白石清潭见佛心。 此地重来休负约,未须徵逐恋朝簪。 注释: 1. 梵王宫殿静沉沉:梵王是佛教中的一位神祇,此处指代寺庙的庄严和宁静。 2. 使节乘闲访道林:使节是古代出使的国家官员,此处指作者自己作为使者的身份,乘着闲暇的时间去拜访道场。 3. 蕉叶绿齐山路狭:蕉叶绿色,与道路狭窄形成对比
注释: 元是罗浮一种香,岁寒贞白抗冰霜。元是原本的意思,指梅花的香味原本就是来自于罗浮山。岁寒贞白抗冰霜,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贞,表示纯洁、高雅;抗冰霜,表示能够抵抗严寒。 只因姚魏多相忌,点染教人别样妆。因为姚魏之间的相互嫉妒,所以人们将梅花染上不同的颜色,使其看起来更加艳丽。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赞美梅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纯洁高雅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
【注释】 迢递:远。关山:泛指山川险要之地。 全觉:全部觉察、感到。故情疏:久别之情渐渐淡薄。 频相梦:频繁梦见。 连雁:排成一行的大雁(即雁行)。残暑:夏末的暑气。断蝉:秋天的蝉声。 长房:传说中汉代女子王充华,因丈夫早逝,常思慕不已,遂服丹砂以期升仙。后为汉武帝所杀,但尸不腐,封为西王母之妹,称“寄生仙子”。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诗。首联写自己与梁伯用一别之后,由于时经万水千山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首 -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攲危。:描述了世界的广阔和地形的复杂多样。 - 幽并深以厚,江浙清且奇。:分别描绘了山西(幽州)、河北(并州)、江南(江浙)的地理特性。 - 武林颇英秀,川汇仍山卑。:表达了杭州(武林)的美丽和山川的雄伟。 - 应接殚天巧,类非人力为。:赞叹大自然的巧妙设计,并非人类所能创造。 第二首 - 径山最佳处,有岩称玉芝。:指出径山最优美的部分
诗句释义与译文第一句:“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 注释:上人 - 指佛教徒,这里特指一位修行者。天台 - 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译文: 我送别了那位梵才上人,让他回到遥远的天台山。 第二句:“往问维摩疾,来探般若心。” - 注释:维摩疾 - 维摩诘(Vimalakirti),印度佛学大师。他的疾病被认为是考验弟子智慧的机会。 - 译文: 你之前曾去访问并询问维摩诘的病情
【注释】 出塞曲 其四:指《出塞》诗中的第四首。军中:指边塞。凯,胜利。鼓行:进军。辽海:指辽东的辽水一带,泛指东北边疆地区。当宁:皇帝。怡:使愉快、高兴。玉色:形容皇后或贵人的美丽。千金:比喻贵重的东西。劳:慰勉。成功:建立功业。焉知:哪里知道。昨日地:指昨天的土地。袒甲:脱下盔甲,表示勇敢。去:离去。空:空虚。边人:指边远地区的百姓。不敢语:不敢说。将军:指将军自己。益褒崇:更加推崇和尊崇。
诗句释义: 人间独有当时月,山际犹无后世樵。 译文: 只有那皎洁的月光,在人间独自闪耀,而山间却依然没有后代之人来砍柴。 注释: - 当时月:指古代或当时的月亮(可能指特定时期或地点的月亮)。 - 山际:山边,靠近山的地方。 - 樵:砍柴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人间独有当时月,山际犹无后世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欣赏
注释:龙隐岩 龙在隐秘的时候很难被考证,龙的威势和爪牙令人震惊。 孔明久卧养全德,老子忽然飞回太清。 溪上常常有云雾缭绕,洞中六月也自感寒冷。 至人不能在无情之处,甘泽年年洒满百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龙岩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龙的威震、孔明的智慧和老子的精神力量,展示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精神的崇高。同时
留题熙春亭 熙春亭建为民安,要识熙熙本不难。 一日但能先克复,百年虽久亦胜残。 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 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 【注释】 留题:留下题诗。熙春亭:即《熙春堂》,在浙江余姚,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居所和读书处。 熙熙:和乐的样子。克复:战胜、恢复的意思。胜残:胜过衰败。 和气:和谐之气,这里指社会风气。薰:熏陶,感染。 斯道:此道理。古今:古往今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