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俊,字亮坦,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人。
黄士俊是明代杰出的诗人与官员,他的生平和文学创作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黄士俊,字亮坦,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人。
黄士俊是明代杰出的诗人与官员,他的生平和文学创作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注释】对祭酒句: 指祭祀的仪式。 燃苇烹茶,宝鼎浪中浮蟹眼:用芦苇烧火煮茶,在沸腾的茶水里可以看到像蟹眼睛似的泡沫。 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倚靠在松树上酌饮美酒,金杯在影子里仿佛看到龙在游动。 译文: 用芦苇烧火煮茶,在沸腾的茶水里可以看到像蟹眼睛似的泡沫; 倚靠在松树上斟酒,金杯的影子里似乎有龙在水中游动。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宴饮时所见景物的诗。首句点出“祭酒”二字
【注释】存问恭纪:恭敬地记录下皇帝的恩德。 四朝:指四个朝代。 衷馀赤:忠心耿耿,忠诚不渝。 股肱良:比喻大臣是君主的左右手。 丕宣:大宣扬。 绥:安;安抚。 鸿雁:这里指北方边疆的百姓。 犬羊:指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 干羽:干和羽,古代两种武器。 格远:使远处的人归服。 舜日:传说中尧帝死后,舜继位,他登上南方的帝位,称“南面而王”,故称舜为“南面”或“南王”。 【赏析】这是一首颂圣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送弟士显》,全诗如下: 棣萼春深花正芳,几回诗思韵西堂。 席珍早擅匡时誉,怀玉宁容待价藏。 洞壑泉飞龙欲奋,丹丘枝茂鹤初翔。 大才自昔成原晚,且醉阑阶介寿觞。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棣萼春深花正芳":指春天的景色美好,象征着弟弟才华的绽放。 - "几回诗思韵西堂":多次沉浸在诗歌创作中,在西堂(一个古代书房或雅室)内吟诵诗歌。 - "席珍早擅匡时誉"
【注释】 暮:傍晚,日落时分。云林第:即指云林寺,位于苏州西郊虎丘山。萧骚:凄凉悲凉。慷慨:豪放不羁。阃:同“阃”门。师中:军事上处于重要关头的时候。匡时:挽救国家危难。素抱:本来怀抱,原指本心或志向。 【译诗】 傍晚时分,我倚靠于云林寺的山峰之巅;霜天如水,轻轻洒落在芙蓉花上。月色凄清,我们畅饮畅谈;松涛阵阵,我们抒发豪情。 如今疆场只须勇猛如燕颔虎的将士,何日能平息狼烟烽火?望君以匡扶时局
【注释】 信步:随意漫步。招寻:寻觅。物外:指物我两忘的境界。舒啸台:相传为李白所建。分得年字:即得年字,意在“得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秋涛、叶明生与友人在东皋舒啸台上相聚时有感而作,表达了他们游山玩水、寻幽访胜的兴致和心情。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来到东皋舒啸台游览。“信步”,随意漫步,这里指随意漫游。“招寻”,寻找。“物外”指物我两忘的境界,即物我浑融、无我无物的超然境界
【注释】 陈叙廷:作者友人。 区几蘧:作者友人。 吴翔云:作者友人。 梁二知:作者的朋友。 社集:指文人雅集。 赏析: 秋初,与陈叙廷、区几蘧游雪门、梁二知等同游观大观亭。 首联“秋新爽气动高峰,俯阚江山可万重。”写登高所见。秋天天气清爽,气劲直上,使人精神振奋。登上高处俯瞰四周,群山万重,如诗中所说:一望无际的江山。诗人以“动”字领起全联,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景物的生动画面。 第一句“载笔亭诗”,点明题目“载笔亭”。载,指“装载”, 这里是指装进或写进。笔,指文章、诗词等文字。载笔,即指写作,也就是写诗、写文章。亭,指小山包。 第二句“胜域构为亭,名流长载笔”,是说在美好的地域建造了载笔亭,许多有名望的人在这里长期写文章,创作诗文。“胜域”,美好的地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和答赵明府书》。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老父庚午以百龄钦蒙存问余已卯复滥天恩恭纪 注释: - 老父(对长辈的敬称):指我的父亲。 - 庚午(公历年的一种纪年方式):指宋神宗熙宁七年,即1074年。 - 百龄(一百岁):指长寿。 - 钦蒙:恭敬地受到。 - 存问(问候、关怀):指关心问候。 - 已卯(古代用干支纪年法表示的年份):指宋神宗熙宁八年,即1075年。 -
【注释】 庚午:唐肃宗李亨的年号(760—763)。存问:问候、慰问。余:我。已卯:唐肃宗年号(765—766)。天恩:皇恩。钦蒙:恭敬地接受。华发:指头发斑白,喻指年纪已老。竹溪:地名,在今四川彭县。正:已经。悬车:指退休。野心:指抱负。江鴎: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木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极建孝慈:极尽孝道和仁慈。敷:广泛地给予。宠锡:宠爱和赏赐。高深:深厚。涓埃:微小的恩惠,比喻一点恩德。北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作者与好友陈知期、梁公量等人在登二岭绝顶时的景象和感受。 诗句注释: - 秋日同区象先陈知期梁公量诸子步登二岭绝顶得风字:秋日,秋天的景色;同区象先、陈知期、梁公量,都是作者的朋友;步登二岭绝顶,登上两座山峰的顶峰;得风字,得到了风的名字。 - 扪罗信步倚云中,形胜天开石势雄:扪罗,用手触摸;信步,随意漫步;倚云中,站在云雾之中;形胜,地形优越;天开,天空开朗
冯惟健是明中期的著名文士,字汝强,改汝至,号冶泉,又号陂门。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值得详细介绍。 冯惟健生于1501年,卒于1553年。他出身临朐,是一个军人家庭的孩子。尽管他有着良好的军事背景,但他最终没有进入仕途,而是投身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社会理想的追求。 冯惟健在嘉靖七年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中举。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