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窝双树下,借与定僧居。
会得虚空境,坐卧总从渠。

【注释】

  1. 禅窝:禅宗僧人的住所。
  2. 草窝双树下:即“草庵”的意思,是禅宗僧人的住所或居处。
  3. 借与定僧居:指将草庵借给一位名叫定的僧人居住。
  4. 会得虚空境:指参悟了空灵的境界。
  5. 坐卧总从渠:形容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赏析】
    《禅窝》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他对禅宗僧人住所草庵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对于参悟空灵境界的追求。
    首句“草庵双树下”,直接描绘了草庵的形象。这里用“草庵”一词,既点明了这是一座简陋的草屋,也表达了对禅宗僧人简朴生活的赞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草庵被视为一种清贫、超脱的象征,因此这里的“草庵”也隐含了作者对禅宗僧人生活态度的认可和向往。
    次句“借与定僧居”,则进一步描绘了草庵被借给定僧居住的情景。这里的“借与”二字,既表明了草庵的简陋,也体现了禅宗僧人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尊重的精神。而“定僧”则是指那位住在草庵中的定僧人。在这里,作者通过描述草庵和定僧之间的关系,传达出他对禅宗修行方式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句“会得虚空境”,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概括和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参悟空灵的境界,作者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超脱,更是心灵上的解脱和自由。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表达自己对禅宗修行方式的理解和追求,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认同和敬仰。
    最后一句“坐卧总从渠”,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禅宗修行方式的坚持和实践。这里的“从渠”二字,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在禅宗修行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和方式。作者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了他对禅宗修行方式的认同和坚持,也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禅窝》这首诗通过对草庵和禅僧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方式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认同和敬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学深度,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