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岷峨春雷江发源,又不见楩楠秋风叶归根。
时中两字万物具,他说不出吾圣门。
挟书来就辟雍试,尧舜君民得无意。
凤山梅隐屋数椽,区区无乃太早计。
渊明出办三径资,初不害结松菊知。
君今意与梅莫逆,岂梅亦具幽独姿。
梅虽花早实亦早,早恐少年迟恐老。
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迟梅却扫。
【注释】
君:你。岷峨:即岷山,在四川。发源:水源。楩楠:一种树木。秋风:秋天。时中二句:指圣人之道。他:泛指世人。圣门:圣人的门庭。辟雍:古代帝王的学校。尧舜君民得无意:尧、舜以仁爱治理天下的事迹。凤山:山名,在今江西。梅隐:隐居的人。屋数椽:几间屋子。区区:谦词。太早计:太急迫了。渊明:陶渊明。出办三径资:自建住宅所需的费用。资:供给。初不害结松菊知:最初并不妨碍种松树、菊花。松菊:两种植物。结:种植。知:知道。君今意与梅莫逆:你的意思和梅花一样。梅莫逆:意气相投。岂:难道。梅亦具幽独姿:梅花也有独自幽静的姿态。梅虽花早实亦早:梅花的花期虽然早。但结果也早。迟恐少年迟恐老:如果开花晚的话,恐怕就晚了;如果开花早的话,又怕过早凋谢。青春誓不易岁寒:青年立下的誓言不容易经受严寒的考验。归伴梅迟梅却扫:春天归来后要与梅花为伴,不要打扫庭院。【译文】
你看见岷山和峨眉山的春雷吗?它们都在长江的源头响起;又看见楩楠树的秋天落叶归根吗?圣人的道理是万物的根源。世人难以领会我所说的道理。挟书来校试的人啊,尧、舜以仁义治理天下,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轻松自在啊!凤山有隐士居住的房屋几间,这太急迫了吧!陶渊明自己建造住宅所需要的费用,起初并不妨碍他种松树、菊花。你和我志趣相投,怎么能说梅花没有独自幽静的姿态呢?梅花的花期虽然早,但它的果实也早。如果开花晚的话,恐怕就晚了;如果开花早的话,又怕过早凋谢。春天归来后要与梅花为伴,不要打扫庭院。【赏析】
《梅隐》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隐居的生活。诗中描绘了梅花、松树、菊花以及陶渊明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首句开门见山地提出“君不见”,点明主旨,接着以岷山、峨眉山春雷和楩楠树秋叶归根作比喻,说明圣人之道源于万物。次句进一步说明圣人之道无处不在,而世人对此却难于理解或领悟。第三句用挟书来校试的人来比喻世俗之人,尧、舜君王治国理民之志不在功名利禄,而在关心百姓疾苦,这是作者所推崇的高尚品德。第四句写陶渊明建宅所需费用,表明他的隐居生活并不需要过多的财富。第五、六两句写自己与陶渊明志趣相投,不能不说梅花也有独自幽静的姿态。最后两句写春天归来后要与梅花为伴,不要打扫庭院,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