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中水,韵入三尺桐。
琅然醉翁操,发自玉涧翁。
流泉不成音,写寄十二宫。
醉翁不可见,妙语聊形容。
尝闻三峡泉,上与天汉通。
请君记馀响,相彼玉佩风。
此声倘可继,那复有此公。
【注释】
(1)琅琊:山名,在今山东临沂县北。
(2)水:指山泉。
(3)桐:桐木。
(4)玉涧翁:指晋陶潜字元亮,隐居于庐山脚下的玉涧,世称“陶潜”。
(5)十二宫:泛指宫廷。
(6)三峡泉:指长江三峡的激流。天汉:即天河,银河。
(7)馀响:余音。这里指山泉声。
(8)相彼玉佩风:比喻泉水如玉佩的声音随风而逝。
【译文】
琅琊山上的水,流入桐木发出美妙的声音。
这声音就像醉翁操,发自玉涧。
流泉不成曲调,只能写成诗篇寄给十二宫的君主。
醉翁已经去世,无法见面,只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他的神韵。
我曾听人说过,三峡的泉水上通天河。
请你们记住那泉水的余音,和玉佩一样飘荡。
如果泉水还能继续歌唱,那就不会有陶公了。
【赏析】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崔闲的一首诗。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全诗以泉水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对泉水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