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下脩岭,褰衣涉清川。
夜投故人庐,洞壑藏真仙。
一水远萦纡,两山对蜿蜒。
但见烟云深,不识车马喧。
主人敬客至,杯酒罗堂前。
诸孙竞劝酬,烹羊杂鸡鲜。
同来二三人,妙语争春妍。
此会良独难,达旦不复眠。
鸡鸣秉烛游,到君新池边。
中有读书堂,藏书足精研。
把笔记姓名,徘徊怅无缘。
天明驱车去,去上层冈巅。
回首三叹息,安得数亩田。
结茅与君邻,啸傲终残年。

庆元己未冬至前二日访林公度至栗山翌日同访吴必大林季亨容之偕行爱其溪山池亭之胜为之赋诗

注释:庆元是宋宁宗时年号,己未是具体的年号。林公度、吴必大、林季亨都是作者的朋友。栗山即现在浙江江山县的栗木山。翌日,次日。同访,一起拜访。容之,即容先生,这里指林容之。爱,喜欢。溪山池亭,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译文:

在庆元己未年的冬至之前两天,我去访问林容之来到栗山。第二天,我们一起拜访了吴必大和林季亨,他们都很热情地招待我们。我喜欢他们在溪山池亭的胜景,就为他们写了一首诗。

篝火下修岭,褰衣涉清川。

夜投故人庐,洞壑藏真仙。

一水远萦纡,两山对蜿蜒。

但见烟云深,不识车马喧。

主人敬客至,杯酒罗堂前。

诸孙竞劝酬,烹羊杂鸡鲜。

同来二三人,妙语争春妍。

此会良独难,达旦不复眠。

鸡鸣秉烛游,到君新池边。

中有读书堂,藏书足精研。

把笔记姓名,徘徊怅无缘。

天明驱车去,去上层冈巅。

回首三叹息,安得数亩田。

结茅与君邻,啸傲终残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庆元己未年的冬至前两日,去访问林容之并一同前往栗山的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诗人通过描写山水风光和与友人相会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深的赞美之情。

首联“篝火下脩岭,褰衣涉清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身着蓑衣,手持火把,沿着清澈的小溪前行,欣赏着周围的美丽景色。这里的“篝火”象征着友谊的温暖,而“褰衣”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感。

颔联“夜投故人庐,洞壑藏真仙”进一步展现了山水间的神秘氛围。诗人投宿在一位老朋友的家中,被邀请进入一个神秘的洞穴中见到真正的仙人。这里的“洞壑”和“真仙”都暗示了山水之间的神秘与超脱。

颈联“一水远萦纡,两山对蜿蜒”则是对山水美景的具体描绘。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曲折,两座山峰相互依偎,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壮丽的景象。这里的“远萦纡”和“对蜿蜒”都形象地描绘出山水之间的动态美。

尾联“天明驱车去,去上层冈巅”则表现了诗人离开时的不舍之情。天刚亮时,他驱车前往更高的山丘,希望能更好地欣赏那片美丽的山水。这里的“上层”和“巅”都暗示了诗人对更高山峰的向往与追求。

全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