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回沙际草先知,稍傍芳林上故枝。
野寺残僧微雪后,冻云寒雁共来时。
不愁眼里无诗本,却要胸中有画师。
已拚入城官长骂,留连风物得归迟。
诗句原文:
青回沙际草先知,稍傍芳林上故枝。
野寺残僧微雪后,冻云寒雁共来时。
注释解析:
- 青回沙际草先知:描述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时,青翠的草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新的一天的到来而欢呼。这里的“先知”表达了草木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 稍傍芳林上故枝:描绘了在树林中稍远的地方,一些树枝因为积雪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
- 野寺残僧微雪后:描述了在一个偏远的寺庙里,一位年长的僧人在雪后依然坚持修行的场景,展现了僧侣们对佛法的执着和对生活的坚韧。
- 冻云寒雁共来时:通过对天空中寒冷的云彩和飞翔的大雁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情感。这些大雁似乎与作者有着某种默契,它们共同经历了严冬,现在一起回到了温暖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彦平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通过具体的景象,如青草、树木、寺庙中的僧人以及飞过的大雁,诗人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富有动感的世界。每个场景都充满了情感,从对自然的赞美到对生活的感悟,都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