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罗敷采桑城南路,不肯轻为使君妇。
又不见银钗垂颈负薪归,四十未嫁夔州女。
双丫何自老山中,当年岂羡西邻富。
花前啼鸟春不知,水里姮娥夜相顾。
宁为山头望夫石,傥有飞鸿传尺素。
莫学巫山十二峰,为云为雨朝还暮。
老奴玉镜谁自料,阿娇金屋知何所。
明珠节妇浪悲吟,罗袜洛神空有赋,蛾眉入宫须见妒。
林正甫举似所和双丫岩诗且索同赋君不见罗敷采桑城南路,不肯轻为使君妇。
又不见银钗垂颈负薪归,四十未嫁夔州女。
双丫何自老山中,当年岂羡西邻富。
花前啼鸟春不知,水里姮娥夜相顾。
宁为山头望夫石,傥有飞鸿传尺素。
莫学巫山十二峰,为云为雨朝还暮。
老奴玉镜谁自料,阿娇金屋知何所。
明珠节妇浪悲吟,罗袜洛神空有赋,蛾眉入宫须见妒。
译文:
你看不见罗敷在城中采桑,也看不见她成为使君的妻子。
你看见的只是银钗下垂的少女背着柴火回家,但她四十岁了还没有出嫁。
双丫山里的老妇人为何会老去呢?当年的她难道会羡慕西邻的富裕吗?
她在花前啼叫的小鸟都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而水里的嫦娥却在夜晚相互照应。
她宁愿成为山头的望夫石,也许偶尔会有飞鸿传递着书信。
不要效仿巫山的十二峰,那些山峰被云雾笼罩,早晨还在,晚上就已经消失。
那个老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不知道阿娇的金屋在什么地方。
明珠般的节妇只能悲哀地吟唱,而曾经美丽如罗袜的洛神却只能空有才华。
她的眉毛像蛾眉一样入宫后一定会遭到嫉妒。
赏析:
这首诗是林正甫对双丫岩诗的回复,表达了他对双丫山老妇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诗人通过描绘双丫山老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关心和关注。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