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此巢由志,谁希公相权。
人瞻祠树古,天作钓坛圆。
高节千秋外,遗踪一水边。
孤风敦薄俗,岂是爱林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遵此巢由志,谁希公相权。
    注释:遵循巢父、许由的志向,谁人羡慕高官厚禄的权力?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巢父、许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清贫的生活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志向,表明自己并不羡慕权力和财富,而更看重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2. 人瞻祠树古,天作钓坛圆。
    注释:人们仰望祠堂里的古树,天空仿佛是天然的钓鱼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人们在这些景色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祠堂里的古树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而天空中的钓坛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文化和谐共存的向往。

  3. 高节千秋外,遗踪一水边。
    注释:高尚的气节流传千年之外,遗留下的踪迹只留在一河之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人物的评价,认为他们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高风亮节却能超越时间的束缚,影响后世。同时,诗人也通过“遗踪”一词,暗示了即使是短暂的生命和遗迹,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4. 孤风敦薄俗,岂是爱林泉。
    注释:独自坚守清廉之风,难道是因为喜爱山水田园吗?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看法。他认为那些坚守清廉的人并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有着更高的道德追求和社会责任感。诗人用“孤风”来强调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同时也批评了社会上一些只顾个人享乐而忽视公共利益的行为。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隐士精神的诗歌。通过对古代隐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文化和道德的独特理解和崇高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