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姻联世美,振玉擅家声。
南楚聊均逸,东皋亦劝耕。
察廉无遁物,刺举有能名。
宣室今前席,宁庸羡贾生。
【注释】:
传姻联世美,振玉擅家声。南楚聊均逸,东皋亦劝耕。
察廉无遁物,刺举有能名。宣室今前席,宁庸羡贾生。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中的第五篇。诗人在临别之际,对李学士的才华与品德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并鼓励他勤政为民,为国效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传姻联世美”赞美的是李学士的家庭关系和家族声望。这里的“传姻”指的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建立家庭关系,而“联世美”则是指这种家族关系的世代传承,使得家族成员都能够享受到美好的声誉。
接着的第二句“振玉擅家声”,则是指李学士本身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他的名声如同玉石一样珍贵,值得人们尊敬。这里的“振玉”比喻了李学士的才能和品质,而“擅家声”则是指他的名声广泛传播,成为了家族的象征。
第三句“南楚聊均逸”,则是对李学士在南方楚国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描绘。这里的“南楚”泛指南方楚国地区,而“聊均逸”则是指那里的百姓生活比较安逸,社会风气也较为淳朴。
第四句“东皋亦劝耕”,则是对李学士在东方皋地(可能是一个地名)的农耕生活进行了描述。这里的“东皋”可能指的是东方的一个地名,而“劝耕”则是指鼓励农民耕种土地,以期获得丰收。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察廉无遁物,刺举有能名”,则是对李学士清廉正直的品质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进行赞扬。这里的“察廉”指的是明察秋毫,能够识别出廉洁奉公的人,而“刺举有能名”则是指他敢于揭发那些贪污腐败的行为,并且因此声名远扬。
最后一句“宣室今前席,宁庸羡贾生”,则是对李学士未来的前景表示了期待和祝愿。这里的“宣室”可能指的是朝廷或皇帝的书房,而“前席”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和敬仰。这里用“今前席”来比喻李学士现在所处的地位已经非常高,可以与皇帝平起平坐。
整首诗通过对李学士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前途的美好祝愿,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