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鸡初递,枫林月半残。
滩倾惊枕仄,露下觉衾寒。
客子愁无那,舟人语未阑。
兰溪今夜泊,须酒慰艰难。
茅屋鸡初递,枫林月半残。
滩倾惊枕仄,露下觉衾寒。
客子愁无那,舟人语未阑。
兰溪今夜泊,须酒慰艰难。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 早晨起床后,我走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
- 一路上,我看到的是初升的太阳和逐渐落下的月亮。
- 经过一片枫树林时,我看到月光被树叶遮挡。
- 在河滩上行走时,我被水波晃了晃脑袋,感到有些惊慌。
- 夜晚,我住在兰溪边的小客栈里,用酒精来驱赶寒冷。
- 注释:
- “早行”指的是诗人早起开始他的旅程。
- “五首”表示这是一组共五首诗。
- “其四”指的是这组诗中的第四首。
- “茅屋”指的是诗人住宿的地方,一种简朴的住所。
- “鸡初递”指的是天刚亮时,公鸡就开始啼叫。
- “枫林”是一片枫树林,通常秋天叶子红艳如火。
- “月半残”指的是月亮只有一半,可能是因为天色已晚。
- “滩倾”指河流的急流或湍急的沙滩。
- “惊”意为惊吓,这里描述了由于滩上的急流而感到惊吓。
- “露下”是指露水开始滴落。
- “衾寒”指被子因露水而感觉寒冷。
- “客子”指旅途中的人,这里特指远行的旅人。
- “舟人”指船夫,此处可能指引导船只的人。
- “兰溪”是一条流淌着兰花香味的小溪。
- “泊”指停靠、停息。
- “须”表示必要、必需。
- 赏析:
赵蕃的这首诗描绘了他清晨出行的情景。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行者在黎明时分踏上旅途的画面。从“茅屋鸡初递”到“枫林月半残”,诗人不仅捕捉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如鸡鸣、日出、月落),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变化。这些自然景物与主人公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