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挂林高,溪行屡著篙。
不令惊水宿,频觉送鸡号。
此趋今成熟,吾生毋乃劳。
何能永谢去,自学小舟操。
诗句释义及分析:
- 落月挂林高,溪行屡著篙。
- “落月”指的是天边逐渐西沉的月亮。“挂林高”表明月亮在树林之上,位置很高。这一句描述了夜晚行走的情景,月光照耀着高高的树梢。
- “溪行屡著篙”中的“著篙”,即指用竹竿划水,以保持前进的方向。这句表达了在溪流中行进,需要不断地使用撑篙来稳定船只。
- 不令惊水宿,频觉送鸡号。
- “不令惊水宿”意味着不让水流声打扰到夜间休息。这里可能指的是在夜晚的溪流中行进时,要尽量避免惊动水流,以免影响休息或睡眠。
- “频觉送鸡号”则是指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可能是提醒人们天即将亮了。这一句描绘了夜晚与清晨交替的自然声响,增添了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氛围。
- 此趋今成熟,吾生毋乃劳。
- “此趋今成熟”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认可和满足。这里的“此”可能代指某种成就或目标,如事业、学业或其他方面。
- “毋乃劳”是说不必过于劳累。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自豪,认为无需过度操劳。
- 何能永谢去,自学小舟操。
- “何能永谢去”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停留某地的愿望,希望不要离开现在的环境或生活状态。
- “自学小舟操”则是一种比喻表达,意指通过学习驾驭和使用小船的技巧,来实现对生活的掌控。这里的“小舟操”可能暗示着对个人技能的提升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夜晚在溪流中行船的经历,表达了一种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和自豪感。诗中通过对比夜晚与清晨的声音(如落月、溪水声、鸡鸣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生活的态度(如“毋乃劳”)和对未来的期望(“永谢去”、“自学小舟操”),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整首诗既体现了自然的美,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